心经 华严经 楞严经 金刚经 法华经 阿弥陀经 六祖坛经 观音经 药师经 大藏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遗教经 普贤菩萨行愿 四十二章经 八大人觉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经大全 > 佛遗教经 >

当制五根

2014-11-2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遗教经

  当制五根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你们诸位比丘,已经能够住于净戒的话,就要制止五根,不让它放逸而贪著五欲。这有三个比喻:比丘就像牧牛的人,要用净戒的手杖看管五根,不让它放逸而跑到功德善法的庄稼田中,扰乱破坏庄稼。假如放纵五根的话,不仅对五欲享受的追求没有止境,而且也将无法控制它了。第二个比喻是,就像骑着一匹劣马,如果不用辔勒来制止牛也,它会把骑马的人摔落到深坑里面去。第三个比喻是,不制五根,就像放纵五贼来抢劫功德法财,一般的贼,只会害你一生痛苦,而五根贼却会危害你累生累世,所以不可不小心。因此有智慧的人,一定要约制五根,不让它去随波追逐五欲,更要像防止盗贼一样地看着它,不让它有机可乘,即使偶尔有一点疏忽,也会在不久之后,使五根的罪行渐渐消灭。这段经文是在说完约束种种行为的戒条之外,进一步说明必须向内做工夫,而着力点就从眼、耳、鼻、舌、身的五根开始;如果不对五根加以约束的话,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就会从五根门头进入,而使持戒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清净,但内在却充满贪欲烦恼;唯有约制五根不贪著五欲,才能使烦恼的欲火渐渐淡化,而达成离欲的目的。在这里佛陀用了三个比喻,说明比丘应以约制五根来断五欲,如果不制五根,不断五欲,解脱道就不易修成,且生生世世都在三界六道中轮回,永无出离之。

  五根,眼、耳、鼻、舌、身等五种生理官能,如果再加上意根便称作六根,不过意根不属于生理的官能,也不是与五欲相对的肉体部分。众生造业,多半是为了满足五根的贪著,为了享受五欲,而造种种恶业,起种种烦恼,所以解脱道乃以制五根为起点。

  五欲,是对色、声、香、味、触五种物质的贪求享受,以满足五根的放逸。也有人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不过那不是这里所指的五欲。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

分类标签:佛遗教经当制五根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fyjj/886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对治骄慢
对治嗔恚
诫多求供养
折伏其一也
供养
所持戒相持
以戒为师
缘起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所持戒相持
缘起
两类弟子
智慧明灯
《佛遗教经》的注释
佛遗教经 译者
以戒为师
佛遗教经 内容大要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