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皆是阿罗汉’,这是叹德,赞叹阿罗汉的功德。阿罗汉是梵语,也是和比丘一样有三种意思。比丘就是阿罗汉的因,阿罗汉即是比丘的果。一、应供——在因地时,比丘是乞士。故在果地时,阿罗汉是应供,即是人间的人与天上的人应当供养的。也叫‘供应’,即是去供养其他的比丘。在佛住世时,一切比丘都要供佛,但是有一次,佛就变成一个道人转供养一切的比丘,故叫‘供应’。二、杀贼——杀无明贼、烦恼贼、眼耳鼻舌身意六贼。阿罗汉把这些贼全部消灭杀尽了。不但杀‘贼’,也杀‘不贼’。为何‘不贼’也杀?因为那些小乘人认为不是贼的,但在佛菩萨看来也都是贼,故也要杀‘不贼’。三、无生——证到四果阿罗汉,就悟了无生法忍。在三千大千世界里,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这种境界是说不出、讲不来的,但只可忍受于心,所以叫无生法忍。
阿罗汉有四个阶级:初果、二果、三果与四果。
初果阿罗汉又叫须陀洹果,是罗汉的初步。证得初果的罗汉,生死还未了,故叫见道位。须陀洹是梵语,译为‘入流’,入圣人的法性流,逆凡夫的六尘流。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尘:证得初果之人不入六尘,他有一种定力,无论再好的美色当前,他也不动心。声尘:一般人喜好听悦耳的音乐歌曲。但是证得初果的人,无论善恶好坏是非声音,他都不动摇,不为声尘所转,而能转声尘。香尘:人喜欢闻香味,但嗅著臭味则起厌恶心,有个欢喜与厌恶,即是有爱憎心,起爱憎心就被香尘所转。味尘:平常人吃到好滋味,则大吃特吃。但一到不好的滋味,就不喜欢吃,这又是被味尘所转。触尘:平凡人贪著触觉,乃至贪恋不舍男女之间的情爱,贪著触摸华丽细滑的金银宝饰物质。这都是没有看破,不能转触尘。法尘:执著于种种的法,这即是法尘。初果阿罗汉全不被以上六尘所转,他达到这种境界。
若有人说他自己证果或得道开悟,要试验他是否真实的,就给他做一样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再做一样最难吃的。看他选择那一样?但不可让他知道你在试验他,他若是知道了,就专门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被香味尘所转。这即是矫揉造作,带副假面具来骗人。因为不被味尘所转,是一点分别选择也没有的,好的坏的一起吃,这才可以证明修行人有一点功夫。所以证到初果的圣人是必须有证据的,不是谁都可以说自己已证果开悟。
二果阿罗汉又叫斯陀含果,斯陀含是梵语,译为‘一来’,假如不再向前修行,则还要一生天上,二来人间,故二果是一来果。初果则还要受七番生死。
三果阿罗汉叫阿那含果,也是梵语,译为‘不来’,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初果是见道位,二果三果是修道位,四果阿罗汉是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习,了尽生死。但四果只断了‘分段生死’,而‘变易生死’还未了。现略释这两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每人都各自有一份身形,其身形皆有分别,其寿命皆有分限。二、变易生死——在心念里,前念灭,后念生,后念灭,后后念又生,念念生灭迁变不止。菩萨已了断变易生死。
证到四果阿罗汉的人,他的神通变化是不可思议的,微妙难言的境界。他有五眼六通,又可踊身到虚空中走路、翻觔斗。他可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上边出水,下边出火。总之,在虚空里他可以有十八变神通。因为四果阿罗汉有神通的关系,所以在佛教里就列为四圣之一:佛、菩萨、缘觉、声闻。
从前有位罗汉,带著新收的徒弟去游历,他这个徒弟一路上背著衣单行李,而想:‘行菩萨道是最无上的,我一定要发心修菩萨道,来度一切众生。’徒弟这么一想,罗汉立刻就知道。‘啊!’他想:‘徒弟现在发菩萨心了,而我只是个罗汉,我应该来背著行李。’于是就把徒弟所背荷的行李全都自己来背著。走了一段路,徒弟又想:‘舍利弗刚行菩萨道,就有人向他化眼睛,挖出左眼,人家反而不要,还说不对,说要的是右眼。唉!菩萨道真是难行难忍,我还是不要修菩萨道好,还是去修阿罗汉法,做个自了汉算了。’罗汉师父又即刻知道徒弟的心念已从大退小,故把行李全都交还徒弟背著。这徒弟背著行李没多久,又发起菩萨心来,罗汉知道,又把行李衣单接过来背著。这么一接一给,把徒弟弄得莫名其妙,而问道:‘师父!您一下子要背,一下子又交给我,现在您又拿回去背,这不是很麻烦吗?’罗汉答道:‘一路上,你先发菩萨心,回小向大,所以行李应由我行罗汉法的人背负。过一阵子,你又回大向小,不修菩萨道而想罗汉法,所以行李仍应交由你背负。现在你又发起大心,这些行李又应该我来背负。’徒弟听了之后,知道自己的师父是真有来历的,于是他就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
在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因他还未证得四果,没有得到漏尽通。结集经藏的人,大家开会讲明只能证得四果阿罗汉的人才可以参加。而阿难只证到三果地位,所以大家不让他进去。他站在门外焦急万分的想:‘怎么办?所有佛所说的经典,我都记得。但现在只因我未证得四果,而不能参加结集经藏法会,这怎么办?’就在这一著急之下,他即刻证得四果阿罗汉。于是他喊道:‘我现在已证得四果了,你们可以开门让我进来了吧!’里面的大罗汉们就说:‘你若证得四果,又何必要开门才进得来呢?从钥匙孔就可以钻进来嘛!’阿难一听,想:‘对啊!何必要开门呢?’于是他就运用神通从钥匙孔钻身到里面去。所以证得阿罗汉果的人,进出是不需要开门的。若有人说已证果,但要开门才可以进得来,就可知道那人是打大妄语,说假话。
证得四果阿罗汉才能够诸漏已尽,烦恼就是漏,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漏。生出烦恼即是向下漏,名有漏,漏到欲界、色界、无色界里去。所有一切的毛病、欲念心、贪恋美味、悦音、洋房、汽车等等,都叫漏。你所喜爱贪著的,或放不下的,都叫漏。所有的恶习气怪毛病,如喜欢抽烟、喝酒、赌博、找女人,这都叫漏。女人喜欢找男人也一样是漏,女人每月都有月经来,所以女人漏得更多。男女放不下淫欲心,这叫最大的漏。我们人的身体就叫有漏身,眼、耳、鼻、口、大小便处都叫漏。明白的讲,你心里打妄想,保持不住自己的精气神,这就叫漏。这些漏就好像瓶子的底有洞孔,装多少水就漏掉多少,做了多少功德就漏多少。诸漏是太多了,数也数不尽,其实还不只八万四千种。可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已尽’不是说已经漏完;而是已经完全没有漏了。不是说漏完了,就叫尽;而是根本已没有漏,根本就不漏了,这才叫‘漏尽’。所以大家看经文要特别清楚明了这个意思。漏尽通就是诸漏已尽,要证到四果的罗汉才能得到。现在这些万二千大罗汉们,都是诸漏已尽,没有一点习气毛病的圣人。
这些大阿罗汉们,因为都已得到漏尽通,所以无复烦恼。‘无复’即是不会再有的意思。他们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生死已了,所以无烦恼。烦恼究竟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那么多,八万四千种是太多了,故把它们总括起来即是无明。无明生出所有的烦恼,分类成三种,就是贪、嗔、痴三毒。这三毒把所有人的佛性都遮盖住。我们从无始到现在,所以还未成佛的原因,就因有这三种烦恼。三毒把人毒得醉生梦死,总也不能返本还原,恢复本来的真面目。但是若修三无漏学——戒、定、慧,就可以灭除这三毒,恢复清净。
戒:玫就是止恶防非,对治贪心。贪心就是贪而无厌,不知满足。野心大的当政者总想吞并掠夺别国的土地资产。贪婪的人则常希望世界所有的物质都归为己有。有了贪心就会生出邪念,而去贪不应得的财宝物质。为何会生出贪?即是不懂得戒。戒是止恶防非,叫你知足知止,不要妄贪。你能守持戒律,就可以战胜这个贪心。
定:就是有定力。没有定力就会起嗔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若没有旁人,则看自己不顺眼,而发起自己的脾气。有某某人不但对自己发脾气,甚至还打起自己来,给了左颊一巴掌,又怕右颊会吃醋,所以又送上一巴掌。
‘吃醋’是中国古代一个有趣的公案。唐朝有个皇帝,在他属下有个怕老婆怕得很厉害的大臣。这大臣每次若晚回家,他太太就要他跪在床前,直到她的准许,他才敢站起来。这大臣白日见到皇帝则要叩头,晚间回去晚了,又要跪太太。大臣因为和皇帝很要好,于是就把情形告诉皇帝,皇帝立刻说他有办法。第二天,下一道圣旨召见大臣的太太到宫内,皇帝就对她说:‘你的丈夫既没有与其他的女人乱搞,也没有做错事,只是晚回家而已,你为什么要他在床前罚跪呢?这是极不对的。你若以后能不再管他,我就赦你无罪,但你若以后仍那么严厉的管他,我就要赐你死,你必须喝下我手上所拿的这一碗毒药水。’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好!我喝了它。我宁愿死,也要管著他。’于是就拿起毒药水一口气喝下,可是喝完之后并没有死,只觉得肚里酸溜溜的。原来不是毒药水,而是一碗醋。皇帝故意说醋为毒药,就是要试她敢不敢喝,没想到这女人勇气十足,她宁可毒死了,也不愿意不管丈夫。所以由此以后,中国就留下这一则公案说是‘喝醋’或‘吃醋’,意思就是太太很严厉不放松的管著丈夫。
那么那个大脾气的人为何要打自己呢?他就是没有定力,所以看人看事看己都觉得讨厌不顺眼。所以要修定,一有了定力,则不起嗔恚心,而能够降服嗔魔。
慧:为何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一天到晚打妄想,把心支配得不能休息。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对任何事都认不清楚,糊涂颠倒。有智慧的人,‘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什么事情来了,就应付它,都能迎刃而解,得心应手。事情去了,就叫自己的心休息,而不支配它去做身体的奴隶。我再告诉你们一句真话:‘这个愚痴是什么?就是智慧。’那么你说:‘你又把我讲糊涂了,假若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那为何还要学智慧,而摒弃愚痴呢?’
你不要把我这个说法混杂了,我说这愚痴的本体就可以变成智慧,不是说离开这愚痴而另外去找智慧。这个智慧本来就在愚痴里边的,但你不会用它。你若会用它,它就是智慧,不会用就是愚痴。
譬如,定也就是嗔,嗔也就是定。你想得到定力,将这个嗔就可以变成定力。你真想要持戒,就在贪上也就会变成戒,而不是向外去寻找的。这些都是在你的自性里,你会用它就是戒定慧,不会用就是贪嗔痴。妙理即在此,你不明白也就在此。
这些阿罗汉们因为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所以逮得己利。我们为什么不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呢?就因为随得随失,即有即丢。怎样才叫真正得到自己的利益?就是真明白,得到真实智慧,证到阿罗汉果,自己觉悟了而又利益自己。
‘尽诸有结’,什么叫诸有结?‘有’就是有业和障,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又叫三有。这三有分开来说有二十五有。在欲界有十四有:就是四大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恶趣(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欲天(四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在色界有七有:就是四禅天(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大梵天、无想天、五不还天。在无色界有四有:就是四空处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个尽诸有结就是超出三界,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里。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才是真正的了生脱死。
有些不明白佛法的人,以为修到四禅天就是最了不得。其实这还在三界二十五有里面,根本就谈不到有什么好处,在修行上可以说是远之又远的,可是那些糊涂师父就告诉人说这已是最高境界了。好像无闻比丘,以四禅为四果,到了四禅天以为证果了,当他再堕落时,就诽谤佛:‘佛说证四果是已经了生死的,怎么我现在还要堕落?’这么一诽谤佛,更堕落到四恶趣里,永远都出不来,不但无闻比丘一人堕到地狱,连他的几万万徒弟们也都跟著堕到地狱去。故云:‘懵懂傅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心得自在’,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快乐无边,逍遥自在。好像观自在菩萨一天到晚坐著打坐,非常快乐无比,毫无一丝烦恼,心真正得到自在、智慧。这里快乐是内里真正的自在,而不是外表故意矫揉造作的来大声嘻嘻哈哈。你不要以为一天到晚嘻嘻哈哈地就是快乐,那反而是烦恼颠倒呢!为什么?你见到你所喜欢的事情,就被其所转动,自己没有定力,而哈哈狂笑起来,这有什么真正的快乐?没有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fhj/7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