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全 佛经大全 藏传佛教 佛教音乐 佛教电影 佛教故事 佛教圣地 经典名句 佛像图片 佛教常识 佛教宗派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电影 >

佛教的“根本分裂”与“枝末分裂”

2013-04-0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教电影

部派佛教的产生,在释迦牟尼入灭百年之际,佛教发生了分裂,从此佛教进入了所谓的“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范围大概从公元前4世纪持续到公元2世纪。

佛教分裂的必然

在释迦牟尼入灭之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因为佛教徒人数相对比较少,传播的范围还比较有限,所以佛教徒之间的矛盾还不突出。但是随着佛教逐渐向古印度各地传播,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信众越来越多,那么各地区僧团之间的矛盾也就必然的越来越难以调和。就在释迦牟尼入灭后百年之际,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形成了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系统,史称“根本分裂”。之后,在这次分裂的基础之上还不断的有小的分裂发生,并形成许多宗派,史称“枝末分裂”。这些分裂持续的时间较长,大概从公元前4世纪一直到公元2世纪,因此这一时期的佛教被称为“部派佛教”时期。

佛教的根本分裂

“根本分裂”是佛教史上第一次大分裂也是最根本的一次分裂,这次分裂决定了“部派佛教”的基本格局。关于这次分裂的直接原因,有南传佛教的“十事”与北传佛教的“五事”两种说法。

据南传佛教的史料《岛史》和《大史》所载,这次分裂发生于释迦牟尼入灭百年之后的佛教第二次集结。集结是指全国佛教徒们聚在一起讨论佛法,制定佛教经典的会议。在这次集结之前,居住在印度毗舍离的许多比丘出现了违反教规的现象,这突出的表现在他们向人收取钱币等十件事情(即“十事”)上。这些现象被一个来自西印度的比丘耶舍所发现,他极力劝告违戒的比丘改过,但没有成功。后来,他在毗舍离组织了有全国僧人参加的佛教第二次大集结。在这次集结中,少数有地位的上座长老主持通过了宣布毗舍离的比丘的行为是犯戒的决议。可毗舍离的比丘对决议不服,又另外举行了一次集结。此后,佛教就发生了分裂。认为“十事”是犯戒的教徒形成上座部,认为“十事”是不犯戒的教徒形成大众部。

据北传佛教史料《异部宗轮论》所载,“根本分裂”是因为佛教徒们对一个名叫“大天”的比丘所讲的“五事”看法不同才产生的。大天认为,原始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阿罗汉果)仍有五种局限,即阿罗汉仍有普通人的生理机能;仍有无知的地方;仍有犹豫的时候;仍然需要别人的指导;仍然有痛苦的感觉。这五种局限就是“五事”。反对这“五事”的一些长老就形成了上座部,赞成这“五事”的大多数的佛教徒就形成了大众部。

佛教的枝末分裂

在佛教的第一次大分裂之后,佛教又进一步的不停分裂,这个过程史称“枝末分裂”。关于“枝末分裂”的情况,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也有很大不同。

据北传佛教典籍《异部宗轮论》所载,部派佛教共分出为20部。过程为,在释迦牟尼入灭二百年后,大众部开始分裂,先分出一说部,说出世部和鸡胤部,后又分出多闻部和说假部,最后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和北山住部,共8部。在释迦牟尼入灭三百年后,上座部亦开始分裂,先分出说一切有部和雪山部,然后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犊子部,从犊子部又演化出法上部、贤冑部、正量部和密林山部,从说一切有部又分出化地部,从化地部分出法藏部,最后又从说一切有部分出饮光部和经量部,共10部。大众部8部、上座部10部再加上原来的大众部和上座部,共有20部。

据南传佛教的典籍《岛史》、《大史》所载,部派佛教共分出为18部。分裂过程为:先从大众部分出牛家部(鸡胤部)、一^说部和制多山部,从牛家部又分出多闻部和说假部,共5部。上座部系统先分出化地部和犊子部,从化地部又分出说一切有部和法藏部。说一切有部又演化出饮光部、说转部、经量部。从犊子部又分出法上部、贤冑部、六城部(密林山部)和正量部,共11部。大众部5部、上座部11部再加上原来的大众部和上座部,共有18部。

在释迦入灭之后,佛教逐渐扩展到全印度。随着佛教僧团不断的扩大,各地区的僧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为佛教的分裂埋下了种子。终于,在释迦入灭百年之际,佛教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而一分再分,佛教由此进入了"部派佛教"时期。

佛教的传播体系

随着佛教的发展壮大,佛教传播到了印度之外的许多地方,总体上说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南传佛教系统,另一个是北传佛教系统。

①北传佛教,又称为北方佛教。是指由北印度途经中亚地区而传入中国、朝鲜、日本的佛教,及由尼泊尔、中国西藏传入蒙古一带的佛教之总称。此系佛教因其是由印度向北传播,所以19世纪研究佛教的欧洲学者,称之为北传佛教或北方佛教。整体而言,北传佛教多与传承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教理以大乘佛教为主,流行梵文圣典及其翻译经典。

②南传佛教,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是指传播于南亚地区(包括现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云南省傣族聚居区等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的,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南传佛教的特点在于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传统,以巴利语的佛教经典为传播载体。南传佛教在近代发展的比较快,世界上巳有许多国家的佛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dy/166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什么是佛教中的:八相成道
佛教六道中:苦乐参半的人道
什么是三界六道?
佛教伦理中的善与恶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