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春节美食大全
饮食在中华民族成为一种文化,这一点在春节体现得尤为突出。
年夜饭
在千姿百态的春节饮食中,合家欢的年夜饭最重要。吃年夜饭,又叫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桌上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更少不了鲜菜和鱼。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佘”谐音,象征“吉庆有佘”,喻示“年年有佘”。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今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山西、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用黄米、红枣蒸年糕。此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此人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此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南方的爵年糕甜咸兼具,例如江苏苏州和浙江宁波的年糕,用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魂、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制作,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吃汤圆
在此京,汤圆与元宵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不同,汤圆是包的,元霄是摇的。浙江绍兴初一早餐,是除夕夜供奉神祗和袓先的汤团,含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江苏淮安这天早晨吃的欢喜团子,就是汤团。在河南开封,初一这天五更既要吃饺子,又要吃元宵。四川长寿称汤圆为元宝。
吃水饺
南方过年吃汤圆,北方过年吃水饺。水饺又叫扁食、水角儿、角子、馄饨、煮悖悖等。清代有史料记载:“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悖悖,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裸藏之悖之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说出了初一食水饺的普遍和有关习俗。
在河此邯郸,初一早晨的饭一定是水饺,而且盛水饺时要先给家中长辈盛。另外,包水饺时,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小钱,预测吉祥,吃中者为吉。在辽宁,早晨煮水饺,合家而食,称为“元宝汤”;黑龙江则多称为“揣元宝”。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将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最初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的功效,后来由唐代名医孙思邈传播开来。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后来到宋朝时,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佘。”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到了清代,许多地方仍继承这一习俗。
吃五果汤
五果汤系用惹米、芡实、桂圆肉、莲子和小豆煮糖水而成。有的不用莲子,加柿饼,或六味倶全,也称五果汤。农历正月初一那天,广东潮汕地区小孩向父母请安之后,便吃此汤,然后才去玩耍。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期间,如果家中有客人来访,也用此汤招待。
杂拌儿
杂拌儿又称“杂拌”,分粗、细两种,前者是将一些花生、瓜子、棒子、红枣、焦枣、柿饼、炒蛋豆掺在一起放在盘子中或小俭箩等容器里,春节时大家挑拣着吃;后者指果脯蜜饯,买来放在盘子里过春节时吃。
艾窝窝
流行于此京等地,多在春节期间出售。明代《金瓶梅词话》中就有这种食品的记载。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蒸烂之熟江米晾凉,以炒熟的芝麻及白糖、瓜子仁、碎核桃仁、青红丝、切碎的山碴糕等混合为馅,包成比一般元宵稍大些的圆球,滚豁熟大米面,吃起来软甜凉美。
煎堆
春节期间广东家家必备的食品是“煎堆”。李调元《粤东笔记》卷十六“茶素”条说:“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为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也。”
煮长菜
农历除夕,云南地区家家都要煮一锅杂烩菜,以青菜、白菜、粉条为主,杂以猪肉、豆腐、笋丝、冬菇等。青菜、白菜不用刀切,整叶放入锅煮,取“长吃”的含义。其量够吃几天,在元宵节前随吃随添,也取“长吃”的含义。几天后,“长菜”发酵生出一种酸味,吃起来别具风味。
吃长寿面
四川川西一带正月初一这天每家都要吃一顿面条,寄托人们健康、长寿的希望。相传汉代东方朔曾说过:“彭袓长寿,活到八百岁是因为脸长。”“脸”可称“面”,“脸长”即“面长”,而面条细长,赋予“长寿”之义。所以川西地区春节期间走亲串友时,喜欢携带挂面作为礼物。
吃百杂饭
又称“吃佘存”,流行于浙江西部地区。除夕吃年夜饭后,如果剩有未吃完的饭和菜一定不会倒掉,而是保留起来留到第二天中午杂煮而吃,主要是取和睦、有佘的意思。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lichun/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