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说”缘于古人的“尚中”观念,认为一卦的二、五位分别居于下经卦和上经卦的中间位置,从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卦的卦义,往往决定于二位和五位的刚柔情况。如《履•彖》:“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认为阳刚中正之德可以践履帝位。再如《观•彖》:“中正以观天下”,指出《观》卦主旨是以中正的态度观察天下民政。据笔者统计,《彖》中涉及对中位的解释多达41处,可见《彖传》对一卦之中位非常重视。《小象》亦多用中位说解《易》,如《坤•六五•小象》:“4黄裳元吉’,文在中也。”再如《比•九五•小象》:“‘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彖》《小象》在论述“中位”意义的同时,仍辨析其当位不当位,兹作一详细解说:
如果九二、六五,则不当位,只称“刚中”“柔中”或“中”。如《旅•彖》:“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六五不正位,故只言“柔得中”。再如《解•彖》:“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彖》以“来”指称下经卦,以“往”指称上经卦,“来”指明卦爻在下经卦坎,九二不正位,故只言“中”。又如《需•九二•小象》:“‘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师•六五.小象》:“‘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皆只言“中”。
如果是二、五位同是阴爻或阳爻,且不特指哪一爻,《彖》只称“柔中”或“刚中”,如《坎•彖》“乃以刚中也”、《大过•彖》“刚过而中”、《困•彖》“以刚中也”、《兑•彖》“刚中而柔外”、《中孚•彖》“柔在内而刚得中”,皆是九二不正位、九五正位,总而言之,不言“正”,只言“刚中”。再如《小过•彖》:“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六二正位,六五不正位,总而言之,不言“正”,只言“柔中”。
只有六二、九五,才能称“正中”“正位”或“正当”。如《需•彖》“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履•彖》“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皆指九五正位。再如《离•彖》:“柔丽乎中正”,专指六二正位。又如《益•彖》:“利有攸往,中正有庆”,指六二、九五皆正位。
还有虽处位中正却只言“中”不言“正”,一共涉及《小象》三处文辞。《离•六二•小象》:“‘黄离,元吉’,得中道也”,不言“正”,或是《彖》已经指出了六二中正的缘故。另外两处是《谦•六二•小象》“‘鸣谦,贞吉’,中心得也”和《坎•九五•小象》“‘坎不盈’,中未大也”,或是因为《谦》六二之柔正、《坎》九五之刚正,不言自明。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两处是:一'处是《大有•象》: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柔得尊位”,是不是指《大有》六五正位?不是,只是表示柔爻占据上卦中位而已。若是表示得位为正位,《彖》一般会进一步说明,如:
《同人•彖》:“‘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渐•彖》:“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
《同人.彖》为说明六二正位,于“得位得中”之后,又进一步指出其“中正”;《渐•彖》“进得位”指九五,后面又曰“进以正”,以指出其正位。
另一处是《未济•九二•小象》:
“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笔者认为,九二、六五不当位,此是《彖》《小象》之通例,故此处的“中以行正也”当作“以中行也”,“正”字或是受了《未济》九二爻辞之“贞”字的影响而误增,因为《小象》一般把“贞”解释为“正”。在此赘述几句《文言》的“中位说”,《文言*乾》: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文言•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乾》九二不正位,如何言“正中”?《坤》六五不正位,如何言“正位”?于此可见《文言》的作者虽接受了《彖》《小象》的“当位说”和“中位说”,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误认为只要中位皆是正位,而不知《彖》《小象》凡言“中正”“正中”皆须爻位的阴阳意义与卦爻的刚柔意义一致。此亦《文言》较《彖》《小象》晚出之证。
“应位说”是指上下卦相对应的两个爻位(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如果爻的性质刚柔相反,那么二者是相应的关系,吉利;反之,如果两爻都是阴爻或都是阳爻,则二者是不相应的关系,或称“敌应”,不吉。如《师•彖》:“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是说九二与六五相应。再如《同人•彖》:“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是说六二与九五相应。又如《恒•彖》:“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是说初六与九四、九二与六五、九三与上六皆相应。又如《未济•彖》:“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未济》卦坎下离上,六爻皆不当位,但初与四爻、二与五爻、三与上爻,皆一阴爻与一阳爻相应,即“刚柔应”,《彖》认为结果是吉利的。可见“应位说”是“当位说”的补充与发展。
“乘顺说”是解释一卦中相邻两爻或数爻的上下关系的爻位说。“乘”有乘凌、凌驾、压制的意思,就《彖》《小象》对“乘”的解《易》体例使用情况来看,皆指上位阴爻乘凌下位阳爻。如《夬•彖》:“‘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是指上六乘凌它之下的五个阳爻。再如《归妹•彖》:“‘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是指六三凌驾于初九、九二之上。又如《屯•六二•小象》:“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是指六二凌驾于初九之上。又如《豫•六五•小象》:“‘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是指六五凌驾于九四之上。又如《震•六二•小象》:“‘震来厉’,乘刚也”,是指六二凌驾于初九之上。又如《困•六三•小象》:“‘据于蒺藜’,乘刚也”,是指六三凌驾于九二之上。“顺”有顺从、顺承、服从的意思,就《彖》《小象》对“顺”的解《易》体例使用情况来看,皆指下位阴爻顺承上位阳爻。《坤•彖》幵宗明义,指出阴爻当顺承阳爻: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故《彖》中凡言“柔顺刚”“下顺”之语,皆指下位柔爻顺承上位刚爻。如《比•彖》:“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是指初至四位阴爻皆顺承九五。再如《小过•彖》:“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下顺”是指初六、六二皆顺承九三。又如《旅•彖》:“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指六五顺承上九。又如《巽•彖》:“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指初六顺承九二,六四顺承九五。《小象》更是多用“顺”字以表示下位阴爻与上位阳爻的关系。如《蒙•六五•小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蒙•上九•小象》:“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六五顺承上九之义甚明。再如《比•六四•小象》:“外比于贤,以从上也”,《比•九五•小象》:“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需•六四•小象》:“需于血,顺以听也”,指六四顺承九五。又如《颐•六五•小象》:“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指六五顺从上九。又如《咸•六二•小象》:“虽凶居吉,顺不害也”,指六二顺承九三。又如《明夷•六二•小象》:“六二之吉,顺以则也”,指六二顺承九三。又如《家人•六二•小象》:“六二之吉,顺以巽也”,《家人•六四•小象》:“富家大吉,顺在位也”,指六二顺承九三、六四顺承九五。又如《涣•初六•小象》:“初六之吉,顺也”,指初六顺承九二。可见,“乘顺说”体现了《彖》《小象》作者浓郁的“尊阳卑阴”思想。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zyyy/9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