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为汉代通儒,本传称其弟子数百千人,其易注于魏晋南北朝崇尚虚无之际,仍然与以老庄解易之辅嗣易并行于世,于齐代且独崇康成而斥辅嗣,是其易注影响于当时,乃至于后世者颇深也。至唐作《正义》用弼本,而《郑氏易》始微,而亡于南北宋间。然后儒辑其佚,《郑氏易》犹泰半可见,兹择授其影响较著者数家如下:
(一)《虞氏易》源于郑氏者
虞氏作易奏上汉献帝云:“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元而皆未得其门。”是虞氏亲见郑氏之书,今观《虞氏易》,亦颇有与郑氏同者,盖尝取资于是也。如:
谦,君子以掙多益寡。《释文》云:“禀,郑,荀董蜀才作掙,云取也。”《集解》引虞翻亦作掙,亦训为取。
大畜,九三,良马逐逐,利艰贞吉,日闲與卫。《释文》 引郑云:“良马逐郑作逐逐,云两马走也。日人实反,日习车徒,闲习。”虞注:“乾为良马,震为惊走,故称逐也,坎为闲....故日日闲舆卫也。”
坎,六四,尊酒簋贰用缶。郑注:“ 贰副也,天子大臣出会诸侯,主国尊于簋,副设元酒而用缶也。”虞注:“坎, 酒之象,贰,副也,坤为缶,礼有副尊,故贰用缶耳。”
咸,初六,咸其拇。郑注:“拇, 足大指也。”虞作母,而训同。上六象日:“媵口说也。”郑注:“媵送也。”虞注同。
恒,亨,无咎。郑注:“恒久也。”虞注同。
明夷。郑注:“夷伤也。”虞注同。
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郑虞皆本《尔雅》同训为十种龟。
萃,上六,斋咨涕演。郑注:“自目日涕,自鼻曰演。”虞注同。
六二,孚乃利用論。郑注:“論,夏祭名。”虞注:“檎夏祭也。”
(二)《王肃易》源于郑氏者
王肃略后于郑玄,不喜郑氏,尝著书,欲以反对郑氏,思与齐名。然其易注,则多取资乎是。如:
需,九三,需于泥,致戎至。《释文》云:“寇,郑王肃本作戎。”
师,初六,否臧凶。《释文》:“否,马郑王肃方有反。”
无妄。《释文》云:“马郑王肃皆云妄犹望谓无所希望也。”
离,六五,丽王公也。《释文》云:“离音丽,郑作丽,王肃云丽王者之后为公。”
遁,小人否。《释文》云:“否,郑王肃备鄙反,云塞也。”
大壮,不祥也。《释文》云:“详,郑王肃作祥,善也。”
睽,上九,后说之壶。《释文》 云:“之弧, 马郑王肃翟子元作壶。”
系上:在天成象。郑注:“象者日月 星辰也。”王肃注:“象者 日月星。”
(三)《陆氏易》源于郑氏者
惠氏《易汉学》谓:乾坤十二爻,配十二律十二月之说,郑氏注易,陆续注太玄皆同。是陆氏亦尝受郑氏之影响,今观其易注,同于郑者。如:
蒙,九二,彪蒙吉。《古易音训》引晁氏日:“苞,京房郑陆绩皆作彪,文也。”
明夷,六二,睇于左股。《释文》云:“夷,子夏作睇,郑陆同云旁视曰睇。
解,百果草木皆甲宅。郑陆同。宅今作拆。
萃,王假有庙。《释文》云:“亨,马郑陆虞等并无此字。”(按今作萃,亨,王假有庙。)
系上:野容诲淫。《释文》云:“冶,郑陆虞姚王肃作野。”
又有功而不置。《释文》云:“不德,郑陆蜀才作置。”
说卦传:水火相逮。《释文》云:“水火不相逮,郑宋陆王肃王廣无不字。”
为矫鞣。《释文》谓马郑陆王肃同。
(四)《王弼易注》孔颖达疏源于郑氏者
汉魏之间,《郑氏易》大行于中原,郑氏弟子散布于天下。王辅嗣生乎郑氏之后,其注易也,虽祖尚虚无然其当位失位,乘承应比之义,则同于郑氏,是《辅嗣易》尝受《郑氏易》之影响,当无疑也。今观其易注多有与郑氏同者,是亦尝取资乎此也。孔氏之疏本注而解,注既源乎郑则疏亦不通违也。如: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郑注:
“汇,类也,茹牵引也。”
王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初为类首,已举则从,若茅茹也。”孔疏:“汇,类也。”
责,六四,贲如蹯如。郑注:“有应于初九,欲自饰以适初,既进退未定故蹯如也。”王注:“有应在初,三为寇难,二志相感不获交通,欲静则失之应,欲进则惧三之难,故或饰或素,内怀疑惧。”是二家之意多同,惟王蹯作皤,而释为白素耳。孔疏:“六四有应在初。”
蹇,六四,往蹇来连。郑注:“连, 迟久之意。”王注:“ 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孔氏疏引郑氏注而解王,则《王氏易》盖尝取资乎郑也。
损,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王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孔氏疏云:“朋党也者,马郑皆按《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日灵.....引马郑之意以证王。
萃,初六,一握为笑。郑注:“ 握当读为夫三为屋之屋。”《集韵》引云:“握,小貌。”王注:“-握者小之貌也也。”孔疏:“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
上六,斋咨涕演。郑注:“斋咨,嗟叹之辞也。”王注:“斋咨者嗟叹之辞也。”疏意本此。
井,汔至亦未譎井。郑注:“編, 绠也。”孔疏:“譎,绠也。”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bg/9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