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邵雍 刘伯温 袁天罡 李淳风 易学名家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名人 > 易学名家 >

邹衍,邹衍与阴阳学说,邹衍是谁?

2013-03-2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学名家

邹衍与阴阳学说,邹衍是谁?后人说到阴阳学说的起源,常常会把班固搬出来,认为班固所说的阴阳家源出黄帝时期掌管四时节令的官员羲和。事实上,黄帝时期的许多事情都属于传说的范畴,可信度有多大很难说。至于传说中的羲和,除了“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外,并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的东西。所以,真正让阴阳学说传于后世并让人们记住阴阳家的,则是那位同样并没有给后人留下太多东西的邹衍。

邹衍是何许人?他和阴阳学派有什么关系?这的确是谈论阴阳家时难以回避的话题。

如同阴阳学派始终给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感一样,邹衍也是一个若隐若现、若虚若实的人物,一个缥渺无际、一望无涯的人物,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

邹衍不像孔子、孟子那样为后人所景仰,也不像老子、庄子那样名震百代,但他在战国诸子中的地位和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样,也是开山立派的人物,是诸子百家中的翘楚。而且,在当时,他远比孔子、孟子、庄子等人要风光得多。

邹衍是邹国人,和孟子是老乡,生活年代约略与孟子同时或稍后一点点,但他在列国中的所受到的礼遇却远在孟子之上。他在齐国时,受到齐国君臣的高度重视,虽然不至于像前辈邹忌那样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封侯之荣耀,但也是名重当时。至于在齐国之外,郞衍受到的礼遇就更加隆重了。如若不信,有三事为证。

其一,梁惠王以国君之尊,听说邹衍要到梁国来,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司马迁叙及此事时说:“(邹衍)适梁,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古制中都城百里之外为“郊”,后来把城邑之外泛称为“郊”。“郊迎”是一种十分隆重的礼遇,是接待上宾时才有的一种礼遇。如此隆重的礼遇,孟子何尝有机会享受?

其二,邹衍到赵国,平原君赵胜“侧行避席”。平原君出身于赵国贵族,是当时鼎鼎有名的人物,与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公子无忌、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君子”,以善于养士而闻名于世。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赵国见到邹衍,却是行不走中道,席不入主位,小心翼翼,恭敬至极。

第三件事就更是孟子不能企及的了。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礼聘天下才俊。邹衍得知这个消息,自齐而入。燕昭王不仅亲自前往迎接,还“拥彗先驱”,手持一把扫帚,在前面开道,见路上有不洁之物,即亲自扫除之。人们常用“礼贤下士”来称赞那些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人,燕昭王为邹衍“拥彗先驱”,岂止是“礼贤下士”,简直是奉若神明了!燕昭王拜邹衍为师,执弟子之礼,还为他修筑了碣石宫,亲自前往碣石宫中听邹衍讲解阴阳之学。邹衍在碣石宫写出了他的第三部著作《主运》。

邹衍和同时代有社会良知的学人及有意改变纷乱世象的政治家一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目睹当时各国君主奢侈无度,穷兵黩武,不修道德,不恤百姓,自然是痛心疾首。他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挽世道于累卵,救百姓于水火。他游说诸侯,和孔子、孟子一样,也是想把自己那一套治理天下的学说推销出去。他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并且曾以帝王师的身份在燕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世道如此,非一人之力所能改变。明白了这个道理,邹衍就在游说诸侯的同时,注意观察阴阳消息之理,世事变化之由,试图找到阴阳消息、世事变化的规律,进而整治世事乱象,消除奢华之风。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取合诸侯”的学说,先后写下了《终始》、《大圣》和《主运》三部著作,其中《终始》一书被后人尊为阴阳学派的奠基之作。

邹衍的三部著作现在都已经失传了,这是邹衍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不幸。这三部书的基本面貌,人们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窥知一二,知道它们大体有这么三个特点。其一是“其语闳大不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好说大话,却缺少证据,经不起推敲;其二是“因机载其祥度制,推而远之”,就是把各种异常事变作为推论社会治乱盛衰的表征;其三是把“五德终始”视为社会变革、朝代更迭的一般规律,所谓“五德转移,治各有宜”。依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些理论即使不是荒诞不经,也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邹衍所说的各种现象既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或证实的东两,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

往事越千年,邹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今天已经无法复原了。我们只能够从前人点点滴滴的介绍中,对邹衍其人其事作一粗疏描述。而且,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有时还相互抵牾,相互矛盾,令人难辨真伪。譬如,郞衍和公孙龙之辩,就有人怀疑其真实性。

有一种说法是,邹衍在赵国的时候,曾在平原君赵胜府与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进行过辩论。公孙龙是有名的辩士,他有一个很著名的辩题“白马非马”。邹衍也很善于辩论。平原君想看一看两个能言善辩的人究竟谁更胜一筹,便让邹衍就“白马非马”这一辩题和公孙龙辩论一番。

邹衍是何等人!面对以善辩著称的公孙龙,他不是被公孙龙牵着鼻子走,陷人那无休无止的逻辑争论中,而是髙屋建瓴,以一种俯视群侪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和公孙龙对话。他对平原君说,没有必要和公孙龙辩论什么“白马非马”的问题,那是不值得一辩的。辩论的目的是要区别不同类型的事物,使它们不至于相互抵牾、相互冲突,是要把不一样的东西条理化,而不是让它们杂乱无章。通过辩论,应该让人们明白,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各有什么用途和价值。论辩双方最后无论是胜是败,都会各有所得,胜者不失其所守之道理,败者也能从中得到他所想得到的。在邹衍看来,这样的辩论才是有价值的。至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而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或是在华丽言辞掩饰之下的假命题、伪命题,或是偷换概念、转移命题,或是言不及意、辞不达意,这样的辩论只会危害正道,而不会对人们有什么益处。他严正指出,类似这样的辩论,“衍不为也!”

从邹衍的一番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善辩的人。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题,他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但并不道破,而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命题,而人们又有不同的认识或看法,那么,可以通过辩论来促进交流;如果命题本身就是假命题或伪命题,那只会混淆视听,惑人心志,这样的命题根本不值得一辩。如此一正一反,令人信服,于是在座的人都齐声叫好。论辩还没有开始,公孙龙就已经先输掉了。

“衍不为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宣言。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擅长辩论的人还怕论辩吗?非也。擅长辩论,也要看辩题有无价值,是否值得辩论。如果对方的辩题本身就是假命题或伪命题,你还去和他争论不休,岂不是自贬身份?邹衍不和公孙龙进行正面交锋,却已经令公孙龙自觉理亏,卨!实在是高!

然而,早就有人指出,邹衍和公孙龙根本不是同时代的人,两人怎么可能发生正面交锋呢?这虽然同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我们也没必要拘泥于文献的考证,一定要搞清楚谁在前,谁在后,搞清楚两人究竟是不是同时代的人。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只要明白一个事实就够了,那就是邹衍不仅是阴阳学说的幵山祖师,还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不然的话,他何以能够在髙手如林的战国时代出人各国,进退自如?何以能够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

要达到如此高度,必须有真性情,真思想,真本领,有让人佩服、信服和折服的高才雅量。邹衍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分类标签:阴阳学说阴阳家邹衍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xmr/yxmj/110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论魏相易学,魏相是活跃于汉武帝后期和昭帝、宣帝时期的政治
魏相易学以六卦配五帝是为了纳入西汉的最高崇拜
王弼提出的“象征”概念,理解周易象数实具开拓之功
王弼《周易注》释例王弼《周易注》卷3《复》卦
贾谊易学的时代意义
钱锺书先生谈周易:《易》之象,义理寄宿之蘧庐也,乐饵以止
关于朱熹易学
徐干《中论》-以儒学释易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