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潜龙勿用”,下也。
此下为第三段,又以人事释各爻爻辞。“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下”字上疑脱“处”字。王弼曰:“潜龙勿用,何乎?必穷处于下也。”似王本原有处字。“潜龙勿用”比喻君子隐居于下,无所作为,故曰:“处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太玄·去》首:“舍彼枯园。”范注:“舍,居也。”“见龙在田”比喻大人活动于民间,乃暂时居住,故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终日乾乾”乃言君子行事勤勉,故曰:“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
龙“或跃在渊”比喻君子活动于社会下层,自试其才能,故曰:“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飞龙在天”比喻大人在上位治国临民,故曰:“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亢龙有悔”,比喻高居上位之统治者脱离臣民,招致穷困之灾难,故曰:“穷之灾也。”《文言》此释乃以上九之爻象爻位为据。上九为阳爻,居一卦之尽头,象君上处于穷困之境。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元,天之元德,即天之善德。用九爻辞云:“见群龙无首,吉。”比喻诸侯分国而治,其中无天子,然各秉天之元德,天下亦能治安。故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此下为第四段,以天道四时之变化释各爻爻辞。《文言》似将一年十二月分配于六爻,每爻占两月。认为:《乾》卦之六个阳爻循位次而上升,乃象天之阳气循时序而上升。而龙之活动则以阳气之上升为转移,故各爻爻辞又代表天道四时之变化。此近于先秦阴阳家之说矣。初九是阳爻在下,象阳气藏于地下。此时约当周历之正月二月、夏历之十一月十二月,龙潜于水中而不动。故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九二是阳爻上升一位,象阳气出于地面。此时约当周历之三月四月、夏历之正月二月,草木始生,大地成文绣而光明,龙亦出现于田野。故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说文》:“偕,俱也。”九三是阳爻又上升一位,象阳气又上升。此时约当周历之五月六月、夏历之三月四月,草木与时俱长。君子终日乾乾,亦与时并进而不息。故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乾道,天道也。革,改也。九四是阳爻又上升一位,象阳气又上升而更盛。此时约当周历之七月八月,夏历之五月六月,由暖而热,天道乃变,龙有时跃入渊中,以避热气。故曰:“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位当读为立。《广雅·释诂》:“立,成也。”《庄子·天地》篇:“德成之谓立。”立乎天德谓成乎天德。九五是阳爻上升至甚高之位,象阳气上升而大盛。此时约当周历之九月十月、夏历之七月八月,草木长成,天德之功已成,龙飞于天空。故曰:“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偕极,俱达于最高点。上九是阳爻上升至一卦之最高位,象阳气达于极盛。盛极必衰,此时约当周历之十一月十二月、夏历之九月十月,阳气由极盛而衰,草木亦由极盛而衰,龙亦由亢而有悔,皆是与时偕极。故曰:“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亦谓天之元德。天则,天之法则,即天道运行之规律。《文言》认为:天之元德具于用九。用九是《乾》卦六个阳爻之综合。六个阳爻循位次上升,象阳气循时序上升,故用九可以体现天则。用九爻辞曰:“见群龙无首,吉。”谓龙皆依天则以活动,但非有龙王支配之。故曰:“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按此段《文言》以阴阳说释《乾》卦之爻辞,逻辑性不强)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此下为第五段:以天德释《乾》之卦辞与卦义。王念孙曰:“《乾》元下亦当有亨字。”是也。始谓始生万物。本卦《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系辞》上曰:“乾知大始。”是其义。
“《乾》元亨者始而亨者也”,谓《乾》卦辞云“元亨”者,言天始生万物,是其元德,又有亨德也。此释《乾》卦辞之“元亨”,故先举“《乾》元亨”三字,则“《乾》元”下当有“亨”字明矣。
“利贞”者,性情也。
卦辞云“利贞”者,天之利德是利物。天之贞德是有其规律之正。此乃天之性情。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wy/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