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 易经智慧 易经奥秘 易经八卦 易经学习 易经取名 易经视频 易经基础 易经应用 易经全文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奥秘 >

《太玄》的中、释、应、饰四首的赞辞解析

2023-04-2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经奥秘

从《太玄》的《中》《释》《应》《饰》四首的赞辞来看,扬雄确实是在将其分别准拟《中孚》《解》《咸》《贲》四卦的同时,又作了兼准《坎》《离》《震》《兑》四卦的设计。兹详细分析如下:

先看《中》首:

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初一:昆仑旁薄,幽。次二:神战于玄,其陈阴阳。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中.庸。次四:庳虚无因,大受性命,否。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次六: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次七:酋酋,火魁颐,水包贞。次八:黄不黄,覆秋常。上九:颠灵气形反。

“中”准“中孚”,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孚》卦义喻心中诚信,故“中”首日“信无不在乎中”, 《中●次三》又日“首尾信,可以为中庸”。在文辞的对应上,《中孚 ●六四》日“月几望,马匹亡,无咎”,《中.次六》日:“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前者讲月将满月,后者讲月圆而转缺,对应的关系十分明显。

为什么说《中》兼准《坎》呢?一是《坎》卦的卦义也是讲“信”,《坎》卦辞日“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二是《坎》卦象外阴内阳,阳为阴所包,孟喜卦气图日“ 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中》首日“阳气潜萌于黄宫”,《太玄图》 以“中”首位正北,二者相合。三是《太玄》以《中》准《坎》,除了与京房卦气易学相应,更重要的在于其宇宙论的意义。一方面,扬雄在《中》首的文辞中表达其宇宙论,如《中.初一》“昆仑旁薄”,指“玄”体浑沦为一,即《老子》“道生一”之意;《中.次二》“神战于玄, 其陈阴阳”,指宇宙阴阳二分,即《老子》“一生二”之意;《中.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中庸”,龙为天地生物之最大最贵者,亦喻圣人,即《老子》“二生三” 之意;《中●次四》“庫虚无因,大受性命”,指事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禀受天命而生,即《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之意,亦即《老子》“三生万物”之意。可见《中》首的文辞,实是对“玄”体与用的摹写。

《中●次七》日“火魁颐,水包贞”,大致意思是火养万物,水包裹万物,而“水包贞”一句更值得推究。因为从《太玄》八十一首的依次展开来看,恰恰是从五行中的水行开始的。

“玄”所生第一首为“中”,即“自天元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之纪”之“天元”生“在五行的意义。上属水,而《坎》卦的基本卦象是水,在宇宙生成论的意义上与之相协,这也是“中孚”卦所不能代替的。如此,则水所包之“贞”,是否即是《乾》元亨利贞”之“‘贞元”,或者说“天元”?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来看,这也是有可能的,战国时期郭店竹简有《太一生水》篇,认为“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太一藏于水,行于时”.起于西汉哀平之际的《纬书》,又再现并具体化了这种思想《春秋.文曜钩》:“中宫大帝,其尊北极星,含元出气,流精生一也。”

《春秋.元命苞》:“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

《春秋●. 元命苞》:“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

如此看来,扬雄以之为宇宙本根的“太玄”,是对战国中后期以来出现的宇宙最高范畴“太一”的继承,其在实体.上的表现或是秦汉以来人们的信仰对象一北极星。

再看《释》首:

释:阳气和震,圜煦释物,咸税其枯,而解其甲。初一:动而无名,酋。次二:动于响景。次三:风动雷兴,从其高崇。次四:动之丘陵,失泽朋。次五:和释之脂,四国之夷。次六:震于庭,丧其和贞。次七:震震不侮,濯漱其詢。次八:震于利,颠仆死。上九:今狱后谷,终说桎梏。

《释》首“阳气和震,圜煦释物,咸税其枯,而解其甲”一句中已点出《周易》两个卦名:《震》卦和《解》卦。《释》首准《解》卦,《周易.彖传》日:“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因为《解》卦卦象为坎下震上,所以本身含有《震》卦“震动”之意,会对判断《释》首是否准《震》卦形成困扰;但比较二者的文辞,就会发现《释》首是对《震》卦的模拟。一是《释》首初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六、次七、次八等文辞要么言“动”、要么言“震”,可谓全首主要取《震》卦“震动”之义。二是《释》首在文辞上模拟《震》卦卦辞非常明显,如《震.六二》曰“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释.次四》则日“动之丘陵,失泽朋”,“丘陵”与“九陵”、“朋”与“贝”相通;《震.六五》曰“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释.次六》则日“震于庭,丧其和贞”,一日有丧,一日无丧;再如《释.次七》“震震不侮”,震震,形容雷声来了人惊惧貌,显然是模拟《震》卦卦辞“震来號號”之意。另外,《释》首“震于”的句式,当是模拟《震.上六》“震不于其躬,于其邻”一句。

再看《应》首:

应: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上下相应。初一:六千罗如,五枝离如。次二:上历施之,下律和之,非则否。次三:一纵一横,天纲買食。次四:授我采罟,结罗于野,至。次五:龙翰于天,贞栗其鳞。次六:炽承于天,冰萌于地。次七:日强其衰,应蕃贞。次八:极阳征阴,不移日而应。上九:元离之极,君子应以大稷。

《应》首准《咸》卦,取《咸》少男少女上下感应之义。《应》首又准《离》卦。《离》卦的基本卦义为附离、依附,《应●初一》 日“六干罗如,五枝离如”,意思是枝依附于干,正取《离》卦依附之义。《离》卦的基本卦象是“日”,《应.上九》日“元离之极,君子应以大稷”,郑万耕说:“稷,与昃通。此句意谓:日明之极,极则必昃,势不可止,君子应时,与之消息,故日应以大昃。《易象传》:‘ 日昃之离,何可久也。”而“元离”一词,则出自《离.六二》“黄离,元吉”。由这两处“离”字,可见《应》首准拟《离》卦甚明。《离》卦又象网罟,《系辞》日:“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而《应.次三》日“一旋从一横,天网胃震”,《应●次四》日“援我罘罟,结罗于野,至”,二者皆言“网罟”,当取义于《离》卦。此外,《说卦》日“离为《乾》卦”,以日附离于天之故,故于《应.次五》日“龙翰于天”,《应●次六》日“炽承于天”。

最后看《饰》首:

饰:阴白阳黑,分行厥职,出入有饰。初一:言不言,不以言。次二:无质饰,先文后失服。次三:吐黄舌,柑黄聿,利见哲人。次四:利舌哇哇,商儿之真。次五:下言如水,实以天牝。次六:言无追如,抑亦飞如,大人震风。次七:不丁言时,微于辞,见上疑。次八:詔鸣喁喁,血出其口。次九:白舌于于,屈于根,君子否信。《饰》首准《贲》卦,《周易●序卦》日:“贲者,饰也。”《饰》首又准《兑》卦。按《说卦》“兑,说也”“兑为口”“兑为口舌”,可见“口、舌、言、说”是其基本卦义,《饰》首通篇讲了各种情形的言说,正是因为其模拟了《兑》卦。

总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司马光的观点是正确的,扬雄在《中》《释》《应》《饰》四首准拟易卦上,是分别兼准了《坎》《震》《离》《兑》四卦的,《太玄》在卦气图式的构建上,当是借鉴了京房将六十四卦全部纳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值日的图式。这样处理,也解决了八十一首与六十四卦的完全对应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需要辦析的问题,就是《永》首的准易卦问题,晋范望曰:

“亦象《恒》卦,此合在《常》首之后,今且据旧本不易也。”今人多取此说。但就扬雄《太玄》的叙述来看:“《差》过也,而《常》谷。《童》寡有,而《度》无乏。《增》始昌,而《永》极长。”说明《常》《度》《永》三首的次序不乱,故“永”就字面意义上看虽近于“恒”,但《永》首准的却是卦气图中的《同人》卦,若准《恒》卦,则会导致整个以首配历的错乱。《太玄》八十一首与《周易》六十四卦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分类标签:六十四卦中首释首应首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am/9670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宗泽为何成了金华火腿制作的祖师爷?
荆楚大地有哪些饮食习俗?
汉易文化:关于周易象数方面的创获
《周易梁丘氏章句》下经第一
《梁丘氏易》之影响
商周交替的时代思潮促使道德观念的诞生
汉易为孔子一脉之真传,主象数而不废人事,明至道而不废行权
《周易梁丘氏章句》上彖下彖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