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相全编》〈卷首〉就有一篇用之四海而皆准的观人学详细通则“相说”一文,由于其用字精简,只讲程序,没有教导如何研判,因此,会有“看不懂”的感觉。
不过读者已有了前述各种观人学的初步基础概念,再来阅读就不会觉得太艰深了。现先列出全文,再一一做说明,读者就能进一步的体会观人学的总体准则了。
大凡观人之相貌,先观骨格,次看五行。量三停之长短,察面部之盈亏,观眉目之清秀,看神气之荣枯,取手足之厚薄,观须发之疏浊,量身材之长短,取五官之有成,看六府之有就,取五岳之归朝,看仓库之丰盈,观阴阳之盛衰,看威仪之有无,辨形容之敦厚,观气色之喜滞,看体肤之细腻。观头之方圆、顶之平塌、骨之责贱、骨肉之粗疏、气之短促、声之响亮,心田之好歹。俱依部位流年而推,骨格形局而断,不可顺时趋奉,有玷家传。但于星宿富责贫贱、寿夭窍通、荣枯得失、流年休咎,备皆周密,所相于人,万无一失,学者亦宜参详,推求真妙,不可忽诸。
现就解说如下:
要看一个人的相貌,首先看他的骨格,骨格又称为骨法,相术家认为骨格的好坏关系著一生“寿、夭、贵、贱”。《史记》〈淮阴侯列传〉说:“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可见当时已知骨格的重要性。
王充的《论衡》也有“骨相篇”,专论骨相和性格、命运的关系,巳成为单独的一套学问。
相术家认为骨肉的关系如君臣,骨为君,肉为臣,因此骨格在人相学上居最高地位,起一切主导作用,实在重要。
我们由《照胆经》〈骨论〉的内容,就可以体会出观人学第一个步骤是什么了。书中说:“骨者,四体之干,所受宜清滑长细,内外与肉相称。若骨沉重粗滞而皮肉厚者,近于浊也。若骨坚立轻细而皮肉薄者,又近于寒也。大抵要耸直不横不露、与肉相应者,乃为善相。”因此,观人术第一步,就用这种方法,绝对八九不离十。
其次看五行,相术家常运用五行的原理,来区分人的形相以及气质分类,将外形特征分为方、直、圆、尖、厚,赋予金、木、水、火、土五性,再两两相配如金木金水……一共得到二十个合形。
《照胆经》说:“正金形方正洁白耸紧,其相在腮颐坐立言声之间。正木形长清秀条达,其相眉发颧寿手足之间。正土形宽大肥厚肉散,其相在耳腹要背行坐之间。正火形上尖下大,不肥不痩,其相在性情缓急之间。正水形圆厚丰隆,宽不逼迫,其相在背准腹颐之间。”
当然一般人大都是复合形,也就是说兼具两种特性,如金形带火、水形带土等等,就是以一种形相为主,还有别的形相特质。
再来是量“三停”之长短,可以参阅上一节〈面部三停观法〉的法则。
再来观面部是否丰满或尖削,眉目是否清秀,是否神气足够。通常长得丰隆、神气足的面相较好,尖嘴猴聰形的不可能大富大贵,一般人也都能了解。
接着观双手长得厚或薄,富贵之手都是又厚又软的,瘦而露骨的手不会是贵人。再看胡须头发是否长得顺畅好看或是粗杂一堆,当然柔顺的较好。
再来是评估身材的长短,看耳、眉、眼、鼻、口五官的形状,以及额头两边、左右颧骨、两腮等“六府”是否充实相辅,再看面部五岳,即两颧、鼻、额、下颏等五处,以及两鼻孔下方的仓库是否丰隆。这些就牵涉到各部位面相相理。
再来是观气色,即阴阳气的盛或衰,有没有威仪,容貌是否长得敦厚,气色是欢喜状或浊滞状,身体皮肤是细腻或是粗糙。
再看头部、头顶形状是否圆满,讲话声音是否响亮,心田好不好也会显露在面相上,因为“相由心生”。并配合流年运势来推断,若再配合星相学,来论断富、贵、贫、贱、寿、夭、穷、通、荣、枯、得、失,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由这一篇“相说”,我们就能看出它其实就是一篇完整的观人学通则,也是所有相人术的最基本道理。
到此相信读者更加了解观人学的内涵,也更能体会有其科学上的道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ysx/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