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系统命理信仰的形成:《了凡四训》为例
在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与命理学各取所长、互相融合。如果以一个比喻来说明儒释道与命理学之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将儒释道喻为一棵参天大树,而命理学就是这棵大树的重要根系。命理学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宗教气氛十分淡漠,而绝大多数民众信奉现世主义、功利主义,如果没有命理学将天命的概念“实证化”、“操作化”,那么中国人很难对超自然力量产生敬畏感。试想如果人们不相信天命,那道教的善恶报应就无从谈起;如果人们不相信天命,佛教之三世因果说就毫无依据;如果人们不相信天命,人们就会为了现实之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正是命理学以“实证”方式传播宿命论,信奉实用主义的中国人才相信命运是存在的,并可以通过阴阳五行推算,而支配阴阳五行的力量或者是天命、或者是鬼神、或者是佛祖。既然命运存在,要改善命运就要取悦于上天、鬼神、佛祖,民众自然就回到儒释道所倡导之社会伦理上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命理学越是发达,则儒释道思想也越有“市场”。
命理学为儒释道的社会伦理观提供了“根系”作用,经过唐宋时期命理学与儒释道思想互相借鉴,到明代,命理学已经与儒释道思想融合、借鉴,形成命理信仰并广泛在民众生活中传播。笔者在下文中将以明代广为流传的劝善书《了凡四训》为例,来阐述明代系统化命理信仰之形成、在民众中广泛传播的过程。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lfsx/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