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禅师 佛学入门 佛教七宝 佛教咒语 佛教手印 佛教书籍 菩萨 罗汉 观音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大全 > 佛学禅师 >

佛学看透人生之苦,聆听四圣谛的教诲

2013-07-13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学禅师

佛说四条真理:人生的真相是苦,佛指给人们出离的方向。

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苦字,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人生就是一次苦难的旅程,唐僧取经只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就可以完成,可是我们这些凡人呢?究竟这一辈子要经历多少痛苦才会结束?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苦的存在,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这苦的真相。佛教四谛是讲苦的学说,它是佛陀证悟并晓示世人的关于人生真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及其解脱道路的真理。四圣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它指出了人生苦的真相、造成苦的原因以及消灭痛苦的办法,是佛陀证悟后的切身体会,被奉为佛教的四条真理。

人生是苦

四谛中第一条真理是苦谛。苦谛是释迦牟尼在彻悟之后,对人生现象的价值判断,认为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这个“苦”的意义并非只是汉语的字面含义,其意义非常广。苦谛说的是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人要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八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怨僧苦、爱别离苦则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求不得苦是人的执著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这种苦被认为是苦的根源。五阴盛苦是人对永恒生命追求而不得造成的,是人生一切苦的综合,七苦都是由此而生。苦谛所讲的就是人生根本痛苦与生命现象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实性。人生苦之事实,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人们都有一种本能,固执地相信这世界总有某些事情是快乐的,绝不能说一切都是痛苦的,这正是人们不能解脱的缘故。

苦从何来

四谛中第二条真理是集谛。集谛又称习谛,集是众多汇集的意思,就是受众多痛苦的因,能招集众多生死苦果。简单来说,集谛讲的是造成人生痛苦的各种原因或根据。佛教认为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源溯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嗔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集谛所解释的就是这三种根本烦恼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来推动众生生死轮回之事实。轮回说和十二因缘说紧密相连,所以集谛又以十二因缘为主体,指出人生之所以苦的原因。

苦可以消除

四谛中第三条真理是灭谛。灭是梵文涅槃的意译,有熄灭、止灭的意思。在圣者的眼中,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被“贪、痴、嗔”三毒的烈火燃烧着,如果能断除根本之烦恼,就能斩断业报流转,便可以进入清净寂灭的解脱境界,即涅槃。

这是佛教修行的方向和目标,佛教认为所有的人都拥有臻于圆满的平和、清明、

悲心之境的潜能,若能让心处于此境地,便能不再经历过往负面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也不会再造出令未来痛苦的因。

灭苦之道

四谛中的第四条真理是道谛。顾名思义,道谛说的就是断灭痛苦、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佛祖在初转法轮时提出了一种中道观,为的是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经由感官的享受去追寻快乐;另一个是经由各种自虐的苦行以寻求快乐,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佛教教人从自心清净开始,逐步丢弃愤怒、自私、执著等痛苦之因,以及其他负面的心的状态和因这些状态而出现的行为,并且开发耐性、

慈心、不执著、宽宏等快乐之因,以及其他正面的心的状态。最后对所有事物的真实本性产生洞见,找到可以灭除苦痛的根本源头。这一套方法要求人们从心灵上摆脱苦,佛教认为这是唯一的方法。

离苦得乐

正因为因果业报的存在,所以我们既可以由因推果,也可以由果寻因。以此找到痛苦的根本来源,并用修行的方法来斩断这个初始的因,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承受任何痛苦了。幸福来自于我们的心,生命的一切经历和遭遇,或许很痛苦、或许很悲伤、或许很恐怖。然而如果你能了解这一切的真相,把你的一切经历,以抱着欣赏画廊的画的心境去面对它,甚至去享受它,你会发现它是美的,你的生命就会变得很宁静,很容易,很快乐。

分类标签:人生佛学四圣谛教诲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xcs/498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佛的十大名号,佛的其他叫法
弥勒佛与燃灯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
释迦牟尼的一生
佛学看透人生之苦,聆听四圣谛的教诲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