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以其深邃、半富和了义的佛教教义,以及在教理和实证两方面的精湛阐述,使它成为中唐以后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祖师大德共尊的经中之王。
《楞严经》的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并称为佛教三大经王。素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等赞叹。
《楞严经》既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从初发心到修证成佛的系统的实修手册。在内容上,它融通了“显密性相”;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等宗派,对儿乎所有宗派的内容均有发挥,各得其宜;在修行次第上,此经更是十分明了和圆满。本经从明心见性开题,循循善诱破解各种疑惑和歧见,侣导悟后起修。以六根和二十五圣的圆通法门为入手处,洋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其中包括了三界七趣众生,也包括大乘苦提道六十位修证阶位;最后详细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楞严经》被历代高僧大德奉为无上圭臬,备受各宗推崇,注解不胜枚举。到淸朝未年,有关《楞严经》的注疏已超过百家。此外,“楞严咒”在宋代以前就被收入从林的《禅门日诵》中,成为僧众每日必做的早课;历代传统从林在打禅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法会”,以除魔障。
古往今来,研读《楞严经》并依之而有证悟者不计其数。同时,禅门名僧大德,每每以《楞严经》来印证禅者证悟的境界。历代禅宗公案和偈颂中收人了大量吟颂《楞严经》原文及衍生机锋的诗偈。会通教禅的《宗镜录》对《楞严经》大量征引阐释,使楞严三昧与禅心交相辉映。明代憨山大师说:“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明朝藕益大师在《阅藏知律》中写道:“此经(《楞严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缓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楞严经》融通显密、性相,历来为中国佛教诸大宗派所共尊。它对中兴华严宗、天台宗起过极大的作用。甚至,《楞严经》的影响力还辐射到了儒家和道教,明末清初大儒钱谦益和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张伯端对《楞严经》均有较深研究。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lyj/9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