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老子所著,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道教教义的重要来 源,故而,被奉为道教群经之首。可以这样说,没有《道德经》,就不会有道教。
《道德经》,即《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或《五千言》。因河上公《老 子章句》把前三十七章称为《道经》,后四十四章称为《德经》,所以名为《道德 经》。另唐朝皇帝尊崇道教,奉老子李耳为其始祖,故又被尊称为《道德真经》。
《道德真经》为道家学派关干宇宙观、社会政治思想、人生处世和修养原则 的哲学著作,主要是阐发“道”和“德”所包含的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宇宙本 原和自然循环的规律,“德”是自然赋予而为万事万物所含蓄的“道”的灵性,是 “道”在万节万物发展规律中的作用和体现。
以“道”为根本信仰的道教,自成立以来,便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其教义 理论的最根本。例如: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就是采用《道德经》作为其 理论基础,并吸取和援用了大量《道德经》中的思想和语言。道教创立者张道陵在 创立五斗米道时,也是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又作《老子想尔注》,用道教的 观点来阐发《道德经》以教诲教徒。
东汉时,西汉重政治的黄老之学流入民间,演变成为敬事神仙说的黄老道, 《道德经》由此成为道教的圣典。老子也被道教教徒们尊为“太上老君”,同时将 其奉为道教教主。在以“道”为最根本的信仰和理论基础的迫教中,所有的道家均 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于此,将“道”和“太上老君”合为一体,并予以神秘 化的解释。
唐代,道教得到了统治者极大的扶持,《道德真经》也在唐高宗时被奉为上 经。而唐玄宗时,则立崇玄馆,令诸生讲习《道德经》,并将此经定为众经之首, 亲自为之作注疏,使《道德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道教中,因其也形成了一个 玄学派,许多道教学者均来阐释《道德经》中的义理,使道教理论有了进一步的 发展。当时的《传授经戒仪注诀》中,还规定《道德经》、《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 句》、《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为道教授受的主要经书。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 收录有关于《道德经》的撰述五十多种。
关于《道德经》的注本很是繁多,自韩非撰《解老》、《喻老》起,历代注 家不绝:西汉严遵著的《道德真经指归》,七十二章,以自然无为为宗旨,以修身 正法与仁义道德相统一,用以经世治国,养物生民,实人君南面之术。河上公著的 《道德真经河上公注》,共四卷,阐发以道治身治国之旨,而以治身养性为本。唐 玄宗李隆基著的《唐玄宗注道德真经》,四卷,内阐修身之本,外明理国之方,实 兼内圣外王之道。唐末杜光庭著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前而概述全经宗 旨,介绍老子生平事迹,并对唐玄宗御注序逐句加以疏解。后面为八十一章经文疏释。《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的作者不详,本书模仿《道德经》五千言撰成,分 《妙》、《元》、《神》、《真》、《道》五篇,也是五千言。阐述有无、动静、 阴阳、五行、八卦、九宫、道与德以及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等,而以修养心性、炼 气炼神为主。元代李道纯著的《道德会元》,二卷,卷首有《正辞》、《究理》两 篇文章,主要是订正河上公注本和各家注解中的讹误,加以辨析。正文据河上公 本,每章后有颂,颂近乎禅偈,点化明心见性之机。
如此,使得仅五千言的《道德经》,有了更多、更玄妙的内容。
《道德经》的诞生:传说,《道德经》的诞生得益于尹喜。如同所绘,当时的故事发生在老子西行出函谷关 之际,尹喜看到紫气东来,知有高人出现,故出关而迎。在看到是老子时,尹喜便央求其赐教 于己,于是,老子就写下了这《道德经》五千言。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aodejing/am/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