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卦智慧:当你感觉不合群怎么办,曲高和寡,这是古人说的。
你把调子搞得太雅太纯,喜欢的人就不多了。
孤芳自赏,也是古人说的。
一朵花,如果融人万绿丛中,那真是众绿捧红。如果你孤零零开在那里,没有陪衬,那不是自讨孤寂吗?
人生如曲,也似花。
有一个笑话,说一新上任的领导,就职时他做演说,说要起用有能力的人,有水平者上,没有水平者下。其实,新领导一点都没有错,但他没当几天就下台了。原因是他得罪了一大批人。因为在人群中间,拔尖的人只是一小部分,他得罪了大多数。这说明不合群是多么的可怕。哪怕你是正确的,但不合群恐怕也行不通。
《易经》强调,人需要“会同”、“和同”。突破闭塞的世界,建设美好的世界,都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但怎么样才能与别人“和同”呢?
聪明与刻苦,或者说聪明与恪守职能,是第一重要的。
唐代禅师葸能,起初他是一个贫闲的以打柴卖柴为生的农家少年。他因听了别人念《金刚经》,有所感悟,便出家去湖北黄梅县东山参谒五祖弘忍禅师,弘忍问:“你从何处来?”惹能说:“岭南。”弘忍乂问:“打算到此做仆么?”慧能说:“目的是求作佛。”弘忍说:“岭南人都是蛮夷没有佛性,怎么能作佛呢?”慧能反问道:“人虽有南北之分,佛性岂有南北之別?”弘忍听此,知道慧能的聪慧非同一般,大声说道:“带他到碓房去!”慧能恭敬施礼,后而退出。慧能到碓房后,舂米磨面,挑水运柴,十分勤劳,后来终成一代大师。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后示是,慧能如果不聪慧,他进不了门。你连门都进不了,哪能谈什么与人“和同”呢?进了门,如果不刻苦,不恪守职能,日后顶多只是一个打杂的小和尚,成不了气候。但他努力,身体力行,不仅融人了佛门,突破了原来一隅之闭塞,而且成了一代宗师。
交友也是一样。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资质,人家喜欢和你做朋友;你成为别人的朋友之后,能像慧能那样从最低贱做起,并且卖力,最终你会成为朋友中间的主轴。你有什么不合群呢?
小至个人私交,大至世界聚会,哪一个场合不是在努力地“合群”,努力地“会同”?
从原始部落在原始森林中燃起熊熊篝火吓跑野兽开始,到风流倜傥开后当代都市的华尔兹的舞灯,从长久切磋的“以巴和谈”,到联合国的圆桌会议,善良的人们,都想走出闭塞,走出黑暗,都想跳一曲世界的圆舞曲……
—光明,温暖,友爱,是人类的境界。
人类在集结。人类在和同。人类在前进。
人类相认的标志是人——
不看肤色,不辨黄黑白;不问来自哪一宗,哪一派;不问来自哪一方。
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是人类Li经踩着的梦!
抚今忆昔,你有什么不合群?
诚然,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择善而友,又是占训。
合群是有选择的。
《易经》说:“同人于门,无咎。”“‘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与同门之内的亲戚和同,当然没什么不妥。出了家门,还能与人和同,又有什么可追究的呢?意思是他已经打破了“门户之见”。
但人仅仅是“同人于宗”,停留在宗族或宗派团体的和同上,虽然没有什么错,但也不值得赞扬。因为这与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还相去甚远。
《易经》还说,和同是要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道义、正义和友爱,没有这个,和同无从谈起。
至于个人,始终是要合群的。
《易经》说,有些人远离人群,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这是他自己的觉悟,他不后悔。但这种孤独淸高的人,在别人看来,并不能说是真正的得志。
《论语》屮有一个故事,说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抱负,流浪天下,四处讲学。途中被一个耕田的隐士嘲笑。这时候,孔子说:“人不可以与禽荇住在一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但我不与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这个故事说明,人不吋以逃避,也不应逃避。应该积极与别人“和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世界。
不合群,自我淸高,脱离人群的态度,并不值得赞扬。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13/zh/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