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民间禁忌
江苏一带忌处暑日不下雨。有谚语说:“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无收。”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河南鹿邑一带,忌处暑日下雨。有谚语说:“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处暑前后农历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为三大鬼节之一,又称祭孤、瓜节、七月半、送鬼节、寄生节、盂兰盆会。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称。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袓的四大节日。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称三鬼节。过去民间从七月初一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结束,都会举办普度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告结。发展至今,已成为祭袓的重大活动时期。
目莲救母的故事
中元节之所以又被成为“盂兰盆会”,就源于目莲救母。目犍莲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在他还是俗世之人时,其母贪念过多,空守万贯家财不愿行善积德,尤其憎恶世上出家人,视僧尼为仇敌。而目莲一心向善,在其母过世后,遣散万贯家财,投奔释迦牟尼,终是功德圆满。由于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法力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死后堕落在的阿鼻地狱,不但吃不饱,还要日日遭受锉腰锥背、刀刺火烧诸种苦刑。目莲痛彻心扉,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然而其母贪念不改,看见食物就一心想独占,贪念起食物到她口中即刻化成火炭,难以下咽。目莲虽神通广大,奈何身为人子,却救不了母亲,切骨痛心,只好请教佛袓。佛袓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劝善行孝故事。
孟兰盆会
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一天,僧尼举行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宣称可以使施主今生父母和七世父母得以度脱节厄。这与我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而为我国历代帝王所提倡。南此朝梁武帝时代,开始大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袓先恩德。
清时盂兰盆节极为兴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中记载:“庵观寺设盂兰会,传为目莲僧救母日也。街巷搭高台、鬼王棚座,看演经文,施放焰口,以济孤魂。锦纸札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点燃河谓以慈船普渡,如清明仪,舁共同抬东西)请都城煌像出巡,祭厉鬼。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磷火然。又以青篙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倶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斗灯会,更尽乃归。”虽是宗教活动但已充满民间娱乐气氛。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入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肖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对这种习俗作了最好的解释:“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放灯时用一块木板钻孔,上面用竹蔑编织各式各样的灯笼,其灯型多为莲花灯,其含义为超度鬼魂。而在东南沿海一带,会在灯中放置银元,渔船争相攫取,获得者可以“一年大顺”。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自梁代起,我国民间在中元节举办设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动。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及至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征着五谷丰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祭祖
安徽西南部,如太湖、潜山、怀宁等县称中元节为“七月半祭袓”
节之后又一重要的祭祀日。不同的是,清明节是聚族而祭,“七月半”
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田间地头可看到堆积成山的祭品,
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自初十开始,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并设置香案、先袓牌位,备酒肴撰品连日供奉,以迎先人故霸袓。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因为这些东西有可能是袓先变化的。到“七月半”祭袓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
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纸钱不能只烧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些,以免他们在阴间为难自己的先人故袓,于是便又有了在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的说法。民间至今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送羊节
旧京及华此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袓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起因是,沉香劈山救母成功后,沉香要追杀残虐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和舅甥之谊,于是每年七月十五都会送给沉香一对活羊,相传是取其“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因而民间便流行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渐渐发展为送一对面羊。
禁忌
因为七月跟鬼魂亡灵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所以民间的禁忌很多。俗话说,“七月十五鬼乱窜”,人们认为阎王爷要在七月大开鬼门关,让众鬼夜出地府到阳间游走,入夜后在外行走就有与鬼相遇的危险,因而七月十五切忌出门。七月间不得下河游泳或进行各种水上运动,以防被“水鬼”拉走;要避免搬家,婚宴也不能放在七月;不能开市、计债,免得落个发鬼财、收账鬼之嫌;偶有小孩子生于七月半,做父母的一定会将其生日改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避“与鬼倶来”之嫌;或有长者亡于月半,家人往往会大不高兴,说是长者不善长寿,死了还要“与鬼同去”……总之,“七月半”在迷信人的眼里是“草木皆鬼”的节日。当然这些不科学的习俗,也已逐渐淡化消失。
处暑养生保健须知
处暑时节,是季节转化的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刚从酷热的盛夏走入凉爽的秋天,要掌握好天气的变化,维护好自己的养生防线。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此时不宜急于增加衣服,让体温不那么高,有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寒会相互交替。但是,夜间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湿邪燥邪合并,易伤人肺气,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30克、菊花15克,煎水代茶喝,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
初秋乍寒还暖,机体调节机能很难适应这种暴热骤凉的变化,极易引发感冒流行。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及时添衣;平时要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预防感冒。
秋季病菌繁殖快,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防范时应严格做到防止食品污染,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时要清洗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到了秋季应特注意对膝关节的保养。首先是保暖防寒;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跑、做各种体操等,活动量以身体舒服、微有汗出为度;适当饮用一些中医师调配的活血散寒药酒,对防治“老寒腿”有较好的作用。
人体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处暑节气天气转凉,如果防护不当,寒气就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寒气在腹部时日久了,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因而要格外注意不要让腹部受寒。
处暑应时食谱
处暑之后,天气转凉,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此时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状。
梨粥
【用料】梨2〜3个,
【做法】将梨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功效】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用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禁忌】脾虚便塘者少食。
黄豆猪骨汤
【用料】猪骨1000克,大黄豆100克,姜、葱、盐、料酒、味精等适量。
【做法】将猪骨、黄豆分别洗净;锅内加水,加入猪骨、黄豆同煮,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1〜2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强壮身体。适用于腹胀纳呆、疮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者,并能抗衰老和预防骨质疏松。
【禁忌】一次不宜多食,多食易致腹胀。
芝麻菠菜
【用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20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控干水分,切成段。将菠菜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chushu/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