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炎热即将过去的节气
每年公历的8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处”,去也。
处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处暑的气候学定义
每年公历的8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此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此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华南处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比立秋降低1.51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会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1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扬花。但是,因为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会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1、华南东部高于351的天气出现。尤其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持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威力。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浓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显现初冬景象,牧萆渐枯,霜雪日增。
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变大,人们通常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很难适应,稍有忽视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处暑时农业安排
二十四节气常识一本通
处暑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变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庄稼成熟很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获,这时的连阴雨是非常不利的天气。而对于正处在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特别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水,不然导致穗小、空壳率高。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变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第二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还多。因此,为了保障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搞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绵阴雨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农忙时节。平常年份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分,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天不多,便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甫诗所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来临。所以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做好充足准备,抓紧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做好抢收抢晒。
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保证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迟,避免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将要圆秆,要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已经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引发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时候,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功效。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保障,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非常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是实事求是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此、东此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chushu/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