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入门 玄学大师 玄学五术 玄学算命 术数纵横
您的位置:国易堂 > 神秘文化 > 玄学 > 玄学入门 >

西汉易学对“天人感应”新占术的构建

2022-11-05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玄学入门
西汉易学对“天人感应”新占术的构建
 
比较一下“五经”内容的侧重及其在西汉的发展状况,就会发现, 这一使命非易学不能完成。《春秋》公羊学至董仲舒达到顶峰,而后没有 什么发展;就《尚书》学来看,夏侯胜师从夏侯始昌学习《尚书》及 《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又拜茼卿为师,后为《尚书》学博士,但就其所进谏言来看,不过是本之《洪范传》“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 有伐上者之语;《诗经》发展到纬书阶段才有“四始” “五际”之说; 礼学方面,汉儒所努力的是恢复古代明堂的制度。易学最初就是推演天 道、预测吉凶的方术,有着一套比较成熟的象数手段;自战国以来,又 在阴阳变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完备的义理体系。这使易学较其他四门经 学更容易吸收新思想、建立新体系。并且,就历史来看,秦始皇焚书坑 儒,却不禁卜筮之书,无疑为民间易学朝着数术化的方向发展留下了一 定的空间。
 
西汉易学的发展,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数术之学的吸收与改造 的活动。尽管西汉中前期的易学著述现存的很少,我们仍可以通过《汉 书》的记载看出易学逐步走向数术化的端倪。较孟喜稍早的汉宣帝重臣 魏相,《汉书_魏相传》记载他“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 奏之”®,构建了一个以八卦配四时、五方(五行)的模式。魏相袭用 《易阴阳》等民间易学数术的意义在于其传递出了一个信号,要在易学的 领域内完成对天人感应之“术”的构建,实现易学占验天道、预测灾异 的功能,就必须从民间易学及数术之学中汲取营养,这说明了易学与数 术之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趋势。所以说,《易阴阳》之类的书籍 在西汉中期勃然出现并流行,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易学大家孟喜,亦 是得益于《易家候阴阳灾变书》等数术易学,从而奠定了西汉卦气易学 的基石。
 
孟喜之后,《汉书•儒林传》中记载焦延寿“尝从孟喜问《易》”®。 关于焦延寿的易学特色,《汉书•京房传》提及其易学“以候司先知奸 邪,盗贼不得发。……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 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可见焦延寿易学继承了孟喜易学所构建的占 验体系,并付诸社会政治的实践之中。焦延寿之后,京房继续沿着官方 易学对民间易术的吸纳、改造、整合的发展轨迹,把人们对自然变化的 知识以及汉代的政治秩序,纳入易学的研究之中,并由之创立了卦序八宫说、卦爻纳干支说、卦爻五行说以及卦气说等,从而形成了天、地、 人、鬼相统一的象数系统。其目的是使易学成为占验天道的真正工具, 为建立清明的政治秩序发挥指导作用,从而最终构建起自孔子以来历代 儒家学者理想中的圣王政治。京氏的努力,完成了董仲舒没有构建完毕 的“天人感应”体系的另一面——天人感应目的论下的占验体系,在易 卦的体系内实现了新天道与新占术的完美统一。虽然京房以身殉道,但 以京氏易学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的占验体系自此成为汉人推演天道的最高 权威,从来没有被两汉人怀疑过,这也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经学史发展, 奠定了《易》为“五经”之首的经学发展格局。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xuanxue/rm/9650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新天道的构建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