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占卜:眼跳耳热的依据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或鸣响,是人类常见的生理或病理现象,但是在传统的俗信中,这些现象却成了推断吉凶祸福的依据,称为“眼瞤”和“耳热(含耳鸣)”。在殷墟出土的龟甲卜辞中,就有殷王因耳鸣而下令占卜的记录,因知这种俗信早在商代已经流行了。但是,人们对“眼晌耳热”的占验依据和标准却大相径庭,有许多令人困惑难解之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记,舞阳侯樊哈请教大夫陆贾;“瑞应究竟有没有?”陆贾回答说;“有的。眼皮跳,就会有酒食吃……所以眼皮跳就祷告……”东汉人撰著的《易林》中也有“目晌足动,喜如其愿,举家蒙宠”、“目响足动,嘉喜有顷,举家蒙宠”的说法。《晋书·石勒载记)上说,石勒在田里干活时,常感到耳中有刀鞘铃挡作响,便回去告诉母亲。母亲道;“干活干累了,耳朵里有声响,并非不祥啊。”据此推测,大约汉晋时人多是以眼跳耳鸣为吉兆的。
反之,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代讲唱变文中,又是一番景象。比如《伍子胃变文》中说,伍子胃从楚国出逃时,突觉“眼响耳热”,忙画地占卜,结果占得他的两个外甥子安、子永要抓他去见楚王请赏。《汉将王陵变》中说,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走,王陵忽感“眼瞩耳热”,忙派卢给人楚打探母亲是否还活着。《捉季布传文》则说,季布因被刘邦通缉,深夜往投周溢,周滋刚吃罢晚饭,骤觉“耳热”,忙对着阶下喊是否有鬼神上门?凡此种种,似乎又见得唐朝人是以眼跳耳热为不祥之兆的。可是也不尽如此,比如唐人传奇《游仙窟》里,就有这样的描写;“五嫂回头笑问十娘日;‘朝闻鸟鹊语,真成好客来。’下官曰;‘昨夜眼皮明,今朝见好人。”’以眼皮跳与喜鹊叫相对应,显然应是吉兆了。
对此种种说法,人们一直在试图作出合理解释。有人认为,上述困惑来自于叙述不详细—没有具体写明感应者是左眼皮跳还是右眼皮跳。古人判断眼响耳热是凶是吉,是以方位做根据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崇左的俗信,如鸿门宴上项羽东向坐为左,居尊;刘邦北向坐,于东向者为右,居卑。与封建的男尊女卑观念相对应,连看手相亦有“男左女右”的区分。为此,眼晌耳热的占验也有“左福右祸”的讲究,即左眼皮跳福、右眼皮跳祸,耳热或耳鸣也是如此。但也有人认为恰恰相反,根据则是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以尚右贬左为俗信的,只有在先秦时的楚国人中有过祟左的习惯,鸿门宴中项羽居左,仅能说明在楚汉相争之际,楚人还保持着尚左习俗。旧汉语中,左迁、左除、左降都是降职处分的意思,左顾是屈尊枉驾,左道则是指邪门旁道。中原人以前襟向右掩的服饰为正宗,而视“左枉”的少数民族服饰为“夷服”,所以陆游在《感兴》诗中哀叹“遗民沦左枉,何由雪烦冤!”由此可见,仅以崇左或崇右的习俗来解释“左福右祸”或“左祸右福”,都有以偏概全之嫌。
也有人认为,对眼晌耳热的占验依据之探索,还必须结合民间的择吉俗信。古人对每一个特定的日期时辰都有特定的吉凶理解,并结合在此时段内发生的眼晌耳热现象推断祸福,同时还有方位的讲究,但与崇左崇右并无直接关系。比如在敦煌发现的(推人十二时耳鸣热、足痒、手掌痒、眼晌等法》中,就有如下标准;“子时,耳鸣;左鸣口舌,右鸣财来;丑时,耳鸣;左右并吉。目润;左上得财,右下人思之。……辰时,耳鸣;左有客来并时,右有财物言语;眼晌;左有喜事,右有言语。”等等。《百怪断经》里也是这样记载,如午时左眼跳预示春风得意,右眼跳代表凶兆;亥时左眼跳表示有贵人相帮,右眼跳则预兆有官事临身。但这种见解也受到质疑,最明显的根据便是,把不同的占书拿来比较,就会发现对同一时辰的眼晌耳热,竟有不同的答案。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zp/ytjx/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