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棋卜相传出于黄石公4黄石公是楚权之际的世外高人,他创造了十二棋卜法,传授给张良。张良将十二棋卜用于征战杀伐,辅助刘邦争得了双朝天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东方朔将十二棋卜用于其它事情,并撰《灵棋经》,详述十二祺卜之法。其冶畏削制十二枚圆形棋子,每四枚一组,分刻上、中、下三字,占卜的时候分四次投掷,每次都得到上、中、下的一种组合,最后将四次得到的结果放在一起,预卜吉凶。传说自东方朔以后,十二棋卜就失传了。到了东晋孝武帝宁康时,襄城寺法味道人从一黄衣老者那里复得此书,十二棋卜重新流传于世。今传有托名东方朔的《灵棋经》,详述十二棋卜之法。
竹卜是古时荆楚之地的农民用来预卜一年成丰俭的一种占卜之法。据载,荆楚之地的农民一每年秋分时节用猪羊等物祭祀天地,供品比仲春时祭祀天地还要丰盛。祭祀完毕,供品都馈送给当地人祭祀天地时,掷茭预卜来年收成如何,有的则折竹占卜。掷茭通常都是用两个蚌壳,有时则用竹片制成蚌壳的形状,用来替代蚌壳,因此称为竹卜,实际上是掷茭的另一种形式。唐沾益州乌蛮族有一术士,名叫闭珊居集,他创制了另外一种竹卜法,其法是用四十九根细竹枝(或用鸡骨代替)占卜求卜者吉凶福祸。
牛蹄卜见载于《晋书》。据《隋书•四夷传》栽,夫余国遇有重大军事行动,先杀牛祭,视牛死后其蹄呈现的形状预卜吉凶,牛死而蹄呈分离状为凶兆,不利于出兵打仗,牛蹄若合在一起是吉兆。这种占卜方法是取牛蹄形的象征意义,牛蹄分离象征溃散和失败,牛蹄合则象征团聚和胜利。
鸟卜见载于《隋书•西域传》。西域女国信奉何修罗神和树神,每年年初用活人或猕猴祭之,祭毕入山祈祷,这时就有一只状如野鸡的鸟落到祭祀者的手掌上。人们把这只鸟杀死,剖开其腹,如腹中有粮食类的东西,这年就是丰年,如果是沙石之类的东西,则是灾年之兆。开皇六年(586),女国曾把这种鸟作为贡品进贡给隋文帝。
钱卜始于西汉《易》术名家京房。西汉高士严君平隐于西蜀成都,以卜筮为业,并借卜筮劝善警恶,给做儿子的人卜筮则劝其孝顺,为有兄弟的人卜筮则劝其友爱,为官员卜筮则依据忠恕,皆是因势利导,劝人为善。他为人卜筮用的是汉钱,掷钱成卦,视其卦象预卜吉凶。他给人占卜很讲究,每天仅卜数人,用所得的钱作生活费用,然后即闭门讲授《老子》。后人有“岸余织女支机石,井有君平掷卦钱”的诗句。
瓦卜和羊骨卜属于龟甲卜一类。瓦卜即以瓦代龟,火灼瓦背,视其裂纹形状预卜吉凶;羊骨卜是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一种卜筮方法,其法是用火灼羊胫骨,根据火灼后呈现的形状来占卜。这里的瓦片和羊胫骨,都是龟甲的替代物。
掷茭是古代中国比较流行的一种卜筮方法。这种卜筮方法出现于何时不得而详。有人认为它与上古的策茭之卜有一定的联系。茭亦即铰,就是今天所说的蚌壳。掷茭就掷蚌壳,根据蚌壳下覆还是上仰来推断休咎。以其形式看,与樗蒲卜很相似,只不过一种是用五色木头,一种是用两个蚌壳,一种看木头的颜色定吉凶,一种视蚌壳的俯仰断休咎。二者虽很相似,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掷茭第一次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大概是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手持校杯茭导我掷”诗句(《谒衡岳庙》)。从中可以看出,至迟在韩愈之前,掷茭已经流行。宋程大昌《演繁露》中有关于掷茭的详细记载:
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茭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自有此制后,后人不专用蛤壳矣,或以竹,或以木,略斫削使如蛤形,而中分为二,有俯有仰,故亦名杯茭。杯者,言蛤壳中空,可以受盛,其状如杯也。茭者,本合为教,言神所教告,现于此俯仰也。
可见,掷茭是一种简易的卜筮方法,它是将两只蚌壳(或用竹片、木片削成的蚌壳形状的东西)掷向空中,待其落地后,看蚌壳朝下或是朝上来推断吉凶。这与人们掷硬币视其正反面赌输贏很相似。关于掷杯茭,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发迹的时候,一日酒后入南京高辛庙,香案上有竹杯茭,于是拿过来占卜自己将来的名位。一俯一仰为圣茭。同来的人自小校以至节度使,挨个投掷,都没有得到一俯一仰的圣茭。这时赵匡胤忽然说“下面就该是一俯一仰的天子之象了。”随手一掷即得一俯一仰的圣茭。这个故事是为了神化赵匡胤,证明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上应天命。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帝王出身大都有一种神圣的“应天顺民”的光环。赵匡胤掷得圣茭只是赵匡胤帝王出身的一个小_曲而已。
简单地了解一些有于卜筮的知识之后,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人卜筮的用途。卜筮是利用一呰无生命的自然物呈现出来的形状来预卜吉凶。古人认为,经过神圣的求卜过程,那些自然物也就获得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们呈现出来的形状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神灵和上苍的陚予,是神灵的启示或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神灵的启示或告诫趋吉避凶,造福远祸。他们认为神灵是万能的,它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只要虔诚笃信,就一定能够得到它的帮助。因此,随着求卜者的目的和要求,卜筮也就具有了若干作用。《史记•龟策传》记载的卜筮的用途达二十余种,其中有卜财、卜居、卜岁、卜天、卜徙等。但实际上,卜筮无所不用,人们有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心愿,都可通过卜筮求得神灵的启示。上古时期,卜筮由卜官幸管,多用来预卜军国大事,常见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岁等。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龟甲预测传国世数;卜年就是预卜王侯享国的年数卜郊就是预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选择国都所在地卜岁就是预测来年丰敛。卜筮军国大事时有许多讲究。一是先筮而后卜。古人认为物先有象而后有数,龟为象,链为数。卜筮时先以蓍草筮,如得吉数,不必再卜,如不吉,再卜其象。二是卜筮不过三。古人卜筮是为了求吉利,但有时并不是一卜就能得到吉兆,一卜不吉可以再卜、三卜,三次卜筮得到的如果仍不是吉兆,就不能再进行第四次。古人认为,即使进行第四次得到了吉兆也不灵验了。因此,通常情況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占,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后人常说事不过三,当是从“筮不过三”音转而来。三是卜筮不相袭.卜筮是先筮而后卜,筮之不吉,可以再卜,如果卜之还不吉,就不能再筮。古人认为卜为象,筮为数、物先有象而后有数,象数不能倒置。因此,即便卜之不吉,可以再卜,但却不能筮。上述三条可以说是上古时代卜筮所应遵守的通则。至于卜筮时卜官沐浴更衣、焚香祷告,则是题中应有之意。后来卜筮之术流布民间,用途越来越广。秦汉以后,卜筮之术在民间广为流行,而军国大事则常常借助《易》卦或占星来预卜吉凶。卜筮从统治者辉煌的殿堂来到了民间,卜筮之术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被广泛地用之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迷信神灵的人遇有疑难不决或其他一些事情,总是下意识地想求术士占卜一下。尽管最后的结果可能与术士的推断完全不一样,但人们依然一代一代地虔诚地相信卜筮的神圣性。人们满怀希望地求术士卜居、卜宅、卜葬、卜老、卜寿、卜名、卜财,希望通过术士的指点和神灵的启示,选择一处如意吉祥的栖身之地,选择能够给人带来福贵的宅地或葬地,确定颐养天年的地方,取一个大吉大利的名字,甚至希望通过卜筮增寿添财,趋吉避凶,全身远祸,逆知天意。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古人不仅认为通过神灵的帮助能够实现,而且一直虔诚执着地追求着。但事实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迎接他们的不是幻想中的事情,而是贫穷、饥饿、疾患和剥削、压迫、战,乱。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zp/cqzp/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