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太一行九宫本来便是易学的理论。”笔者则认为,易卦体系中的太一行九宫说,是西汉易学对于数术之学改造的结果。以太一为主宰的宇宙图式,在西汉中前期的《淮南子》 一书中就出现了,其《天文》篇运用太一、八风、五官、六府、七舍、十二律吕、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构建了一个庞大而精妙的天道运行图式:
何谓八风?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风至四十五日景风至。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至....
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
何谓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官者,太一之居也。轩辕者,帝妃之舍也。咸池者,水鱼之囿也。天阿者,群神之闭也。四官者,所以为司赏罚。太微者主朱雀。紫官执斗而左旋,日行一度,以周于....反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成一岁。
阴阳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日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故日有四十六日而立夏....故日有四十六日而夏.至...故日有四十六日而立....故日秋分....故日有四十六日而......生于子,故十一月日冬至。
在此姑且制作一图式表示之,见图5- 1:
主宰这一字宙图式运转的,在西汉人的观念中则是“太一”。此外,《灵枢.九宫八风》篇中以八卦与九宫相配的天道运行图式,当是太一行九宫理论来源的雏形,笔者在魏相易学一节已作过阐释, 兹不详论。可见,早在《易纬》之前,太一行九宫的相关数术之学,已经发展成熟。《易纬》通过借用《说卦》中的八卦方位说,构建了四正四维说、太一行九宫说,说明西汉易学从孟喜、京房易学,直至《易纬》,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数术之学的吸收与改造活动。
就郑玄对于“太一行九宫”路径的说明来看,虽然说八卦在九宫中的方位与《说卦》“帝出乎震”、《易纬》的四正四维说的方位一致,但太一并不是按照《说卦》从震位开始做顺时针的圆周运动,也不是从坎位开始做顺时针的圆周运动,也就是说,易卦体系下的太一行九宫说,已经扬弃了作为源头意义上的八风说,而是按照九宫之数,依据数字的顺序运行,即:太一(中宫)→下行坎宫(一)→行坤宫(二)→行巽官(三)→行震宫(四)→息于中宫(五) →下行乾宫(六)→行兑宫(七) →行艮宫(八) →行离宫(九) →返于中宫(五),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转。可见,易卦体系中的太-行九宫之说,虽与《说卦》八卦运转顺序不同,与《系辞》天地之数的方位有差异,但其以坎(一)始、以离(九)终的行进路线,符合西汉易学中“阳起于子,阴起于午”的观念,又与《易纬.乾凿度》“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 ”阴阳变化思想相协,通过数字的变化比较完美地表达了阴阳周期的转换。
对于郑玄易学而言,其正是通过对易数赋予哲学上含义,以之作为宇宙秩序的规定性,从而表达了更为精致的天道观。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xx/96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