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出于太极(太一) 正是孔子的思想,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不正是孔子的思想吗?所谓“万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阴阳。萌芽始震,凝寒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於和,和出於适”,“天下太平, 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凡乐, 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就是突出和谐音乐对于宇宙、万物和人体的重要性。
孔子为什么精通音乐歌曲,因为孔子是易学大师,而音乐是以易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易以道阴阳”这一基本 原理在音律中的具体应用:如把十二律分为六阴阳,阳性的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名为“律”,阴性的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名为“吕”。十二音律与一年十二月、易学十二辟卦及地支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6-9十二音律与十二月、十二辟卦、十二地支的对应《易》与天地准,音乐与天地合共序,《易》与音乐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所以《易》有卦气法,音律也有候气法。司马彪《后汉书》中介绍了京房做的“以准定律”“候气之法”的“缇室实验”。京房在这个实验室内按12地支(每隔30度)置一根长短倾斜不一律管(作为共鸣器),律管内,放一点芦苇膜烧成的轻灰。在这个实验室中心拨动状如琴瑟的“准”,就发出十二音律中的一个声调,在律管内发生共鸣,根据管内轻灰的聚散,可以表明是否“同声相应”一共鸣,用以校正音律,使弦乐、管乐和谐匹配,还应用于统一度量衡、物候测定等,可为农业生产服务(杜晓庄,1989) 。
清代江永在《河洛精蕴》277 中说:“律 吕声音本于河图、洛书。”其图示如下:
这与《月令》所记是一致的, 谓:
春木其音角,其数八;
夏火其音徵,其数七;
中央土其音宫,其数五;
秋金其音商,其数九;
冬水其音羽,其数六。
江永还说《河图》五音之数含有“隔八相生”之理,谓:律以隔八而相生,隔,八实隔七,由此律至彼律为第八位。
支辰则如子至未,未至寅也。而《河图》之数,顺而数之,已具此理矣。五至二,隔八也一,是为子至未,黄钟宫生林钟徵。二至九,隔八也,是为未至寅。林钟微生太蒺商。九至六,隔八也,是为寅至酉,太族商生南昌羽。六至三,隔八也,是为酉至辰,南吕羽生姑洗角。三至十,隔八也,是为辰至亥,姑洗角生应钟变宫。十至七,隔八也,是为亥至午,应钟变宫生蕤宾变徵。一钧七音已偏,此后则不论五音。七至四,隔八也,是方午至丑,蕤宾生大吕。四至一,隔八也,是为丑至申,大吕生夷则。一至八,隔八也,是为申至卯,夷则生夹钟。八至五,隔八也,是为卯至戍,夹钟生无射。五至二,隔八也,是为戍至已,无射生仲吕。二至九,隔八也,是为已至子,十二律偏,而仲吕复生黄钟焉,皆有自然之数也。
郑军在《太极太玄体系》一书中阐述了这种“隔八相生”的天文机制,即是日月地三体系运动的一个固有韵律(有序性)。
在日月地三体运动中,月亮运动有近点月和朔望月两种速度,两者的角速度之比是15:14-60:56。在朔近回合周(413.32天), 月行60点,但对于回归年(365.25天) 来说,月行53点,则第二年开始点就后退了7个月亮单位。每年退行7位,即古代所谓“隔八相生。”
不难看出,这是孔子“以一贯之”的思想。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wd/9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