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天应人
天道是不可逆转的,人们做事要顺应天道,不能违背天道。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背)之。
人也是如此,要做大事,就要顺应人心,违背人心,做不了大事。如革卦《彖传》说:
革....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什么是“大享以正”呢?无妄卦《彖传》说:“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革是变革,革命的意思。天命,就是天道,指四时的更替。由春到夏,由秋到冬,就是天道的变革。天道有变革,人道也有变革。革命要抓住时机,要顺时而为,即顺乎天时而应乎人心。如商汤推翻夏桀、周武推翻商纣的革命,就是“顺乎天而应乎人”。
(二)道德教化
孔子儒家的职能就是“ 助人君顺阴阳教化”,所谓“神道设教”也。这说明“教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阴阳之义配日月”,所以顺阴阳之教化,就是顺日月之教化,就是顺应日月运动规律的教化,顺天做事,即顺应自然规律做事,这在《大象传》表现的一清二楚。孔子讲天道规律是为了提出人道规律,所以《大象》的重点在人事,以人为主体,讲君子的道德价值、道德原则、品格修养以及人生理想。
由此,孔子推出君子之道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强调“天人合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最主要的内容是“与时偕行”,要求人的行为与时和谐,不违背“时”的规律,关键在于时机。第二,突出人道,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修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重点内容是从四时阴阳变化中抽象出来的“元、亨、利、贞”君子四德,即仁、义、礼、事四德。其后演化为仁、义、礼、智、信。核心是一个“智”字,即理智、智慧之意。有理智才能有主动性,有智慧才能发明创造。
孔子为什么要搞教育教学生呢?目的就是为了“教化”天下, 他教学的中心内容就是仁、 义、礼、智、信。什么是仁、义、礼、智、信呢?我们作如下探索。
仁
首先看孔子与他的弟子对“仁”的认识:
子路入,子日: .“...仁者 若何?”子路对日: ....仁者使人爱已。”子日:“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日: ...仁者若何?” 子贡对日: ....者爱人。”子日:“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日: .....仁者若何?” 颜渊对日: .....仁者自爱。”子日:“可谓明君子矣。”
所谓“使人爱己”、“爱人”、 “自爱”, 就是要解决己与人的关系问题。不但要自爱,还要使别人爱自己,以及自己爱别.人。《论语》 记载: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 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左传》 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则人乎哉?”颜渊日:“请问其目。” 子日: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日:“雍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切。”日:,“其言 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日:“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颜渊》)
子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 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废也。(《子路》)
子日: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日:“泛爱众,而亲仁。”(《学 而》)
子日:“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日:“惟仁者, 能好人,能恶人。”
子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日:“我未见好仁者、恶人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里仁》)
子日:“志于道, 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述 而》)
子日:“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 罕》)
子日:“志于仁者,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日:“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
《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日位。何以守位日仁,何以聚人曰财。”《文言传》:“君子体仁, 足以长人。’
恭就是恭敬,宽就是宽厚,信就是诚信,敏就是勤勉,惠就是关爱。对人要恭敬、宽厚、诚信、关爱,对己要勤勉。也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另外还讲了行仁的方法、途径。不仅如此,从“克己复札为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者, 其言也切”、“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志于道....依于仁” 等看,“仁”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如任俊华先生说:“仁 是对他人的诚挚关怀和无私帮助”,“仁是对善恶的正确区分”,“仁是 自我修养的过程与标的",“仁是朴实 无华的本质和庄重严谨的态度”,“仁 是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而董子竹则说:
孔子把一切和“仁”联系起来,可见孔子所说的“仁”, 不单是道德上的“仁爱之心”,而主要是形而上、形而下相统一的“道”的基本特点,实是“知天命”之仁。
正因为孔子认为“仁”具有“道”的基本特点,所以“仁”处于孔子学说的核心范围地位,就《论语》而言,在该书499节中,“仁”出现在其中58节,共105次之多。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dj/9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