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 二十八星宿 十二建星 文心雕龙 了凡四训 易医文化 天象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延伸 > 五运六气 >

六气: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模型

2015-03-3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五运六气
六气: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模型
 
六气:是中医学对风、热、暑、湿、燥、寒六种气候的简称。
 
六气的五行场属性为:风属木气场:热、暑属火气场:湿属土气场:燥属金气场:寒属水气场。
 
中医体系中,六气是对太阳(日)与地球(地)系统互动形成的地球气候、五行场运动变化规律的模拟。是两千年前中国人探索日地系统运动变化对地球人(生物)生存状态影响规律的模型理论。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现代科学所谓气候,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雨、雷、电、云、雾、雹、雪、霜等一切大气物理现象。而天气,则是指一个地域瞬时或较短时间内的冷、热、风、雨等大气状态和现象的总和。天气是动态的,是永远变化更新的。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域多年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的概括。天气代表一个较短时间。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概括。气候是某一区域的平均天气状况,虽然有时是有变化的,但变化是很小的。现代科学认为,天气是地球大气运动的结果,它的能量来
 
源于太阳。气候源于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地理因子。
 
中医体系中的气候,既有天气、气象、气候的涵义,也有天象(日、月、五星、28宿等天体的时空坐标位置)和物候(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时空坐标位置及生、长、壮、老已的生存状态)的内涵。换言之,中医体系中的气候,是一个天、地、人(生物)的全息概念。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整体全息观的体现。整部《黄帝内经》中,所用如:阴阳、五行、藏象、五运、六气等都是这样全息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地球气候(六气)的形成,不仅仅是太阳光辐射的结果。而是地球环境(地球自转、地轴、大气潮、海洋潮、地理因素等)与日、月、五星等太空天体互动而形成的。日、月、五星等天体与地球互动而形成的宇宙特殊能量一五行场才是地球气候的能量源。五行场是气候(六气)之本;六气(气候)是五行场之标。五行场是六气的场态;六气是五行场的能量(波、粒)态。五行场是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的隐象、潜态;六气是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的显像、显态。
 
中医学认为,存在于地球大气圈内的宇宙特殊能量一五行场,是主宰地球生物命运的宇宙能量源。五行场能量的载体是六气。五行场能量肉眼不可见,而六气可以感知。因此,通过探索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就可以预测地球人类与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一五运六气的学说的成因。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已经从宇宙视野探索天地互动规律对地球人(生物)生存状态的影响:。应该说,这是何等超前的先进的科学理论。而西方社会,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学者提出从地球范围来探索地球生态系统的理论。这就是英国学者JF.拉弗洛克,他在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地球生物体理论一盖亚理论。盖亚(CA1A)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女神。拉弗洛克通过把整个地球看成盖亚以强调地球具有类似于生命的属性。其主要理论是地球由地圈、水圈、气圈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系统,对于外在或人为的干扰具有稳定性。
 
盖亚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环境理论。盖亚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地球作为一整体,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十分复杂。
 
我们对此现在所知仅仅是皮毛。盖亚理论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相比,高下立判。但相对于西方学者们脱离宇宙环境、独立地研究基因、蛋白质、碱基来讲,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是西方“还原论”的一种进步。
 
中医学将六气分为三个层次来探索,这就是:主气,客气和岁气(司天、在泉之气)
 
主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董的第一层次。是对地球一年中六个季节(风季、热季、火季、湿季、燥季、寒季)的常态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
 
客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量的第二层次。是对地球六季动态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
 
岁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量的第三层次。是对地球一年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岁气包括司天、在泉之气。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六气的推求方法
 
在五运六气学说中,用十天干来标志五运,用十二地支来标志六气。即“天干纪运,地支纪气。
 
(一)六气的三阴三阳
 
十二地支标志六气,不能离开三阴三阳。六气是气候变化的本源,三阴三阳是六气产生的标象。标本相合,就是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这就是《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说的“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阴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二)十二地支纪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阴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上,即指在上的天气,亦即司天之气所在的位置。这是说,年支逢子午,则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年支逢丑未,则为太阴湿土所主;年支逢寅申,则为少阳相火之气所主,余者类推。
 
年支是标记每年六气中阴阳,五行场及气候运行特点的全息标忐。例如,当我们看到2008年于支标志为戊子时,就会联想到,2008年六气是少阴君火主令,立春之后,气候偏热,六气五行场能量以火气场为主。与人体心火藏系统昏先相通相应互动。心火藏象系统功能有问题的人可能会比较容易发作,应加以预防等。
 
(三)六气的起始时间
 
六气每年的起始时间是固定不移的,即当年交立春节之日、时、是当年六气气候、五行场运行的起始点。
 
(四)六气学说把一年365.25天分为六步,每步主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节气,每步计六十天零八十七刻半(60.875天)这就是《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五日谓之侯,三侯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这里所说的六气谓之时的“时”就是指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五)六气与人体藏象系统关系
 
六气以十二地支为标志,而十二地支又是人体藏象系统中藏系统的全息标志。
分类标签:五行六气规律系统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ylq/937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五运六气的本质是地球生物的宇宙生存环境
宇宙六大层次五行场是人体六大经络系统形成的能量源
经络运行的能量源与宇宙五行场
五运六气五行场是人体十二经脉形成的宇宙能量源
五运六气学说的生命科学意义
五运六气本质是宇宙与地球生态环境
中运:月地系统互动影响全年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模型
客运:月地系统气候、五行场五季运行变化规律模型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五运六气简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相应
五运六气:地球环境中宇宙生物能量——五行场运行规律模型
五运六气的中医理论基础
经络运行的能量源与宇宙五行场
五运六气与五行场运行的实证预测性
中运不及年对气候、人体的影响
宇宙六大层次五行场是人体六大经络系统形成的能量源
客运:月地系统气候、五行场五季运行变化规律模型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