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取名 五行属火的字 五行属木的字 五行属金的字 五行属土的字 五行属水的字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 > 五行 > 五行字典 > 五行取名 >

五行的模型、关系、功能和形态

2013-06-1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五行取名

第一,五行模型是思维模型,而不是物质模型。

“模型”一词,起源于拉丁文Modulus,原意是样本、尺度、标准。科学意义上的“模型”是人们按照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用物质或思维的形式对原型进行模拟而形成的特定样态。模型可分为物质模型与思维模型两大类。通过模_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物质模型是以某种程度、形式相似的模型实体去再现原型,它既可以是人工构造的(如地球仪、船模),也可以是从自然界获取的(如动物、植物标本)。物质模型是模拟实验赖以进行的物质手段。

思维模型不是认识的物质手段而是客体在人们思想中理想化、纯化的映象、摹写。思维模型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出来的并且运用它在思维中进行逻辑推理、数学演算和“思想实验”,可分为形象的(唯象的)模型和符号的(标志性的)模型,前者是以理想的或想象的形态去近似地反映客体的一种思想形式,后者是借助于专门的符号、线条等,并按一定的形式组合起来去描述客体的一种形式。

五行是一种典型的思维模型,五行模型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型的最基本形式,它与阴阳、干支以及卦爻、河洛的配合互补,即组成了中国传统思维模沏的代表一象数思维模型。

第二、五行表示的是关系实在、功能实在,而不是物质实体、形态实体。

虽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种物质实体,但当它一旦成为一种思维模型,一旦成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并运用于中医及中国古代各门学科,它就不再是五种物质,不再是五种有形态结构的实体,而是变成了一种表达关系、功能的实在。用中闻传统术语说,“五行”已不再是“器”或“体”,而是“气”或“象”。

多数学者都以为“五行”(或“气”)是物质与功能的合一体,如李约瑟(J.Needham,1900-1995)解释:用“要素”或“元素”(Element)这种名称来解说“行”字,我们总会觉得它于义不足。“行”字的来源……就有“运动”的涵义。如陈梦家所说,五“行”是五种强大力童的不停循环的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质。

庞朴认为“行”,即取其四通八达的名称意义,也取其流行、行用、行进的动词意义;两者兼而有之,遂由之更生发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来。

我认为,五行作为一种模型被中医广泛运用时,已不含有“元素”、“要素”的名词意义,也不是流行、运动的动词意义,它与“气”一样,作为一种模型,已不是教科书上所谓的物质与功能双重意义。从物质实体过渡到关系实在、功能实在,是“五行”、“气”的基本特性。

就“五行”与“气”的关系而言,“五行”是“气”的五种表现形式,“气”是“五行”的本质和基础。就“五行”与“阴阳”关系而言,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五行是“三”、阴阳是“二”,“二”与“三”不是一个体系。我认为,虽然“五行”与“阴阳”的来源不同,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两者却是相通的。“三”是一种中间状态、中间关系。五行是两对阴阳加上中土,而中央土的最大功能就是协调两对阴阳的关系。加上中土使得“阴阳”模型一下予成为一个动态的“生命”模塑。这两对阴阳就是:水(阴)与火(阳)、木(阳)与金(阴)。而“阴阳”并不是简单的“二”,因为“阴阳”学说的核心是“阴”与“阳”的关系(互根、互换、互动、互变……),这种关系实际上就是“三”。因此,我们可以说,五行和阴阳都是在展现阴阳“二”的动态关系“三”,“阴阳”和“五行”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体系。

“五行”是“二”与“三”的巧妙相合。《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就是“冲气”,就是“和”,也就是阴阳的关系、五行的中“土”。“阴阳”只有发生关系、只有相“和”才能“生万物”。“三”对中国文化、中闻科技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中医的三阴三阳、六气、六腑、十二经络;天文历法中的三垣、十二次、十二辰、十二建除、二十四节气(每季三个月共六节气);音律学中的五声、十二律、三分损益法……可以说都是对“三”的运用,是“三”观念的体现。五行的基数正是“三”,五行除了分类的功用外,更重要的就是阐释“三”,就是建构宇宙万物的关系网。“五行”“三”是“阴阳”“二”的合理发展。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qm/434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