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符号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关于“伏羲画卦”及八卦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但是,不管八卦符号是否为伏羲所画,不管人们关于八卦符号的起源有着怎样的分歧,而现有的史料和考古发掘又依然不能厘定孰是孰非,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在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只能通过符号和图画之类的东西来表达和交流。而八卦符号,则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认为八卦符号,产生在从“结绳记事”到“契木为文”的时代。或者说,八卦符号,是在从结绳记亊到象形文字产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记事书写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号文字。
依据现有的相关文献和史料,我认为,结绳记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结绳记亊的初期,用在挂着的绳子上打“结”来记事,发生一件事就打个结,也就是说,一个结代表一件事,通过一个个的结,就可知道发生了多少亊。显然,这种方法只能记载事件的数童,即计数,而不能记载亊件之类别;第二个阶段,为了记载不同类别的事件,就在打的绳结上涂上不同的颜色,一种颜色代表一类亊件,这样就既可以记载事件的数童,又可以记载事件的类别了。
这是结绳记事大体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现在我们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想当初,我们的先民却为此而付出了艰苦的求索,历经了漫长的过程。尔后,随着生产和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需要记载的事情越来越多,结绳记事的不便和局限也就越来越显露出来,我们的先民于是又不得不探索、发明新的记事方法。大概受到广泛存在于鸟兽等身上,类似符号的天然花纹等的启示,于是开始用刻画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从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到刻画几何型的符号,再到刻画图像型的符号,最后形成象形文字,经历了漫长的衍化过程。
我认为,“—”和“--”两个符号,就产生在最初的刻画简单的线条符号的阶段。
我这样推断,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个人想像,而是有近年考古发掘方面的依据。
2008年10月25日《济南时报》称:一些考古专家认为,年前在山东省昌乐县发现的多块啓甲骨上所刻的多个符号,应为距今4500多年前的中国早期文字。
近年来,在山东邹平丁公遗址出土过带文字陶片,在桓台出土过带字骨片,在江苏髙邮南荡出土过刻宇陶片。而这次发现的骨刻文字与丁公、南荡等陶文及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单个原始文字、古彝文的圆笔道文字相比较,其字形、笔画、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载体不同:有的图案刻在骨片面上,有的刻在骨腔内,有的刻在骨臼头上,另有一件刻在玉石上,一件刻在象牙上。符号中类似太阳的符号有五六个,三角符号有四五个,小鸟符号四五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为:“重复符号是人有意识的刻画行为。”这些骨刻文和安阳殷墟占卜甲骨文不同,没有钻凿烧灼的痕迹,显然不是卜骨,而应是记事文字。这说明昌乐骨刻文,是一种早于商代甲骨文体、类似鸟虫篆书体的图_文字。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告诉记者,从这批骨头的石化程度、颜色、黏合度等判断,其年代是在距今45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制作上和殷墟甲骨文类似。对研究文字起源有价值。在当地收藏爱好者肖广德所收藏的100多块刻字骨头上,有600多个图画文字,刻画多似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符号布局和结构有些规律,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联系近年来在昌乐县周围的邹平、桓台、寿光等地发现过的早期文字,说明昌乐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偶然现象。山东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李来付推测,与商周甲骨文比较,昌乐背刻文更为原始,处于画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当具有某种传承关系。骨刻文字不域于占卜系统,而属于记事系统,这在文字发展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刘凤君认为,昌乐骨刻文多数是线描简笔画,另外一些是指市会意象形符号。早期的字,也可以视为画,这是中国字的早期表现形式之
一。仅用中国字成熟后的“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它们。骨刻文对了解古人透视理论、阴阳多角度结合,以及破解古人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专家把它暂定名为“昌乐骨刻文”。
有关专家认为,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昌乐骨刻文,但它对研究中国古文字演变,复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佐证,具有历史考古、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
这个发现,对于我们破解“一”和“--”两个符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认为,和两个符号,也应属于记事符号系统的范畴,要比山东昌乐骨刻文更为原始。
这两个符号的出现,显然是受到了结绳记事的启示。当人们感到结绳记事不便时,很自然地会从结绳记事的形象上受到启发:受打在绳上的两个“结”之间形象的启发,画出“一”;又受到位于一个“结”两端形象的启发,而画出了‘‘--”。这两个符号,起初模仿挂着的绳子是竖着画的,后来觉得不便,才转而横着画。从竖着画到横着画,看似简单,却体现、凝结着先人的创造性思维。起初,这两个符号也仅仅是数字的意义,并不能解决由计数到记事转变的难题,于是人们又渐渐琢磨出将两个符号搭配起来使用,当每三个一组地叠配在一起时,便与常见的八种自然现象联系起来,于是发明了“八卦”。古人所谓“卦者,挂也。言悬物象以示于人,故谓之卦。”就说明了“卦”与“挂”之间的联系,即“画卦”与“结绳”之间的联系,说明了“卦”字是由“挂”字衍生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一”和“--”两个符号的出现,是先人在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驱动下,受自然现象的启示,在结绳计数和结绳记事基础上的进一步创造。它们是从计数到记事过渡中出现的符号,因而很自然地带有计数和记亊两方面的特征。所以,后世的人们,无论从计数还是从记事方面来理解、诠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由计数到记事的总的发展趋势看,从记事方面来理解、诠释,即把它们作为一种记亊符号文字的基本元素,更符合中国字衍变的史实和规律,也更符合人们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由此,在它们的基础之上创作的“八卦”,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文字。
这种符号文字一经问世,就很自然地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正像现在,某项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一被发明创造出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一样。替如电脑,一被发明创造出来,就渐渐被广泛应用。有人专门用来运算,有人专门用来写作,也有人专门用来占卜,等等。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wxbg/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