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详解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与地支查询 天干关系 地支关系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学 > 天干地支 >

何谓九九、三伏?

2024-02-18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天干地支

1.为何农历第一个月叫“正月”?

农历新年的笫一天,叫正月初一,也叫做寿节。农历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叫“正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改。据说,商朝把夏朝规定的12月算作每年的第l个月,而周朝又把]1月算作每年的第1个月。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又把十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直到汉朝的汉武帝,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几代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笫一个月叫做 “正月”。“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既然他们当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既然“正”是改正的恋思,那么正月的“正”字,就应该读作 ”改正”的“正”字音,为什么人们却把它读作“长征"的"征”字音呢?原来是秦始皇姓矗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意,说读作“征月"。后来人们习惯了,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2.为何农历把十二月称作“腊月”?

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为什么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呢?这要追溯到距今一、二千年前的古代。

据《说文解字》注: “腊,合也,合祭诸神者。”《玉炖宝典》说“腊者祭先祖,腊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

可见腊是古人们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种活动。因为腊祭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此从周代开始,便把农历十二月叫做腊月。到了汉代,又按“干支纪日”的方法,把“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定为 “腊日”,就是“腊八”。

3.何谓九九、三伏?

九九与三伏分别代表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与最热的时候。

数九,是从冬至日数起,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以至“九九”,共 81天,最为寒冷,“春打六九头”,因为五九四十五天,六九的头一天是从冬至起第46天,两个节气相隔平均为15天,从冬至数到六九头相隔45天,所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节气,第一个是小寒,第二个是大寒,第三个是立春,故立春日一定在六九的头一天。

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 “夏至三庚便数伏",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 “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是谓“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30天。末伏的末一天距夏至最少51天,夏至到立秋是45天,故 “秋后有一伏"。

“伏天”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的一段酷热、睛朗和少雨的天气。其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关千伏天的历史,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公二年(公园前676年),夏季很热,用杀狗来推解热毒,便把要解毒热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取狗血涂在四门可阻止鬼物进入城内, “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主人。这就是伏的原意。伏天应在哪些日子呢?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他们把天干与地支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代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屈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日后第三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第四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有10天,有的年有20天),立秋后笫一庚日起为三伏(有10天)。

分类标签:数九农历正月九九三伏腊月数伏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tgdz/9789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地支中的四生支、四库支、四专支
干支与人类的生存时空环境
天干地支对照:干支属性与方位与人体五脏表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能源五行变化
天干类象、天干性格特征
十天干的阴阳与五行相生关系
《五行大义》与干支符号系统的成熟
地支相合,十二地支相合什么意思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