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的最后形态是密宗,它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注重真言、密咒和实践修行。在此之后,印度的佛教便衰落了。
密宗的渊源
密宗又被称为坦多罗佛教、金刚乘、易行乘、时轮乘等。密宗的最大特点是其自身存在着大量的咒语、真言。这一特点在印度非常古老,并且在许多宗教派别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仅就佛教而言,它在创立之初就有所谓“明咒”和“陀罗尼”的信仰。“明咒”是指,认为口诵简短的经文就会产生功德。而“陀罗尼”则是以特定的言词或文字为象征,默默想其神圣的含义,对内心加以把握。“明咒”和“陀罗尼”合称为真言。佛教真言虽然流行的时间很长,但真正形成较大影响的,则是在密宗形成之后。密宗就是在吸收和改造古代的“明咒”和“陀罗尼”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佛教把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的许多成分糅合于自身的产物。因此密宗实际上是既有佛教教理又有印度教教理的混合宗教。
密宗的阶段
密宗在它的发展历史上,共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早期密宗(公元7世纪之前处于雏形阶段的密宗)、中期密宗(公元7世纪中叶,已经发展成熟的密宗)、晚期密宗(公元8世纪之后到佛教在印度衰落之间这段时期的密宗)。因为中期密宗和晚期密宗代表了成熟时期的密宗学说,所以又被称为“纯密”。与之相应的早期密宗就被称为“杂密”。
密宗的特点
密宗与它之前的佛教各派别有很大不同。比如:
(一)密宗尊大日如来为教主,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大日如来的显现。甚至各种佛也是大日如来的化身。
(二)密宗有大量的、复杂的仪轨,教徒必须经常口诵“真言”,以心观佛,遵守该教对设坛、灌顶、诵咒等的严格规定。
(三)密宗在宗教实践方面也受到印度教“左道”的很大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异变。如对生殖器进行崇拜,追求男女性爱和对爱的体验,把满足性欲视为人生的极乐境界并认为由此可以成佛,等等。
密宗的最高本尊——大日如来
密宗认为,世界上有许多佛,但这些佛都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是五方佛,即中央大曰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指可将一切诸法按本来面目显现的宇宙间一切智慧的根本);东方阿問如来,代表大圆镜智(这种智慧就如同一面镜子,能清晰地映出所有物体);南方宝生如来,代表平等性智(指要平等的代表诸法);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指不对诸法产生怀疑);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指了解众生所需)。
密宗,杂密
是对早期密宗的又一称呼。按密宗的说法是指大日如来化身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讲之佛法。杂密的经典是《持明咒藏》。
密宗,纯密
指中期和晚期密宗的统称。按密宗的说法,是指大日如来在法界宫殿中所宣讲的秘密法门。其经典是《大日经》和《金刚顶经》。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izong/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