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字文 弟子规 百家姓 三字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蒙学 > 弟子规 >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2014-08-07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弟子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译文】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不一定整齐。跟着潮流走的俗 人很多,而仁慈博爱的人却很少。

  如果有一位真正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就会敬畏他,因为他说 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去讨好献媚他人。

  【注释】

  ①俗:庸俗。

  ②仁:仁慈。

  ③希:同"稀〃,稀少。

  ④讳: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

  【评解】

  俗语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说同样是人•也有三六九 等,有品德好坏之分,有肤色之分,有民族之分,有男女之分等,而 这之中随波逐流的人多。有一颗仁慈博爱之心的人,所做的事情是对 他人有利,对社会有益的人,这样才不愧此生。

  一个正直的人,敢于说出真话,没有任何避讳,不会歪曲事实, 不会添油加醋,更不会去讨好献媚他人,因为他的心是善良的、仁慈 的、清澈的,他能宽恕人,包容人,能与人和睦共处,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敬佩与尊重。

  儒豕的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灵魂,是中国古代儒学基本的道德准则。

  仁爱思想强调爱国爰民,蕴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强调推己及人,待人以诚,以求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宽容、关心、爱护,强调正 己修身、自尊自爱,维护自身良好形象等。

  仁的核心是爰人。孔子最早以"爱人”解释仁,意思是说对他 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孟子继承和发展了仁爱思想,提出"出 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主张仁爱应由己及P 人,由内到外。墨家主张兼爱,墨子劝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 ■ 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

  侍/口0

  汉代以后,儒家学者对仁爱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大儒韩 愈说"博爱之谓仁"。宋代儒宗朱罴认为"爱之礼,心之德"。后代 思想家如康有为、谭嗣同等•对仁爱思想都有所发挥。

  【相关链接】

  不贪为宝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幵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

  他非常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毛病,是个宝贝啊。

  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炫耀,免得让人家偷了去「

  然而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 有人来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便有人不时进来张望。宋人心里不 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尽管如此,他还是 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让别人 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 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菅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 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 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宋人慌忙揺头说:"我 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 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 了,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子罕继续说道: "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 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以实告 之彡’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子罕沉 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铁面无私包青天

  北宋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人称"包青天"。他为人刚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诡计;他

  从不趋炎附势,看脸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面 前,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

  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直谏•公幵对皇帝说:我已经老 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我不是为 了自己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责怪包拯,反而说可 以慢慢商星。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 该精简人员和开支。这当然要得罪皇帝的亲信左右,招来不测之祸。 还好,皇帝说,"忠鲠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包拯碰上了一位比较幵明的皇 帝,否则早就人头落地了。

  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使当时的老百姓和一些有正义感的 臣僚,对包拯都很钦佩。欧阳修就钦佩包拯"天姿峭直"。包拯有时 甚至不顾有关规定和礼节,当面斥问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们下 不来台。包拯刚直,却并不主观武断。他既善于调査研究,又乐于听 取别人的意见。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但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他 却能虚心接受。所以司马光称他"刚而不复,此人所难也'

  包拯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 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曾经写过一 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 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 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好•不要欺负百姓,如果 有人不照做,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入包家祖坟。

分类标签: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94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爰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