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字文 弟子规 百家姓 三字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蒙学 > 弟子规 >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014-08-0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弟子规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 大为怀把它忘掉。

  怨恨之心停留时间越短越好,不要老放在心上。但是别人对自己 的恩情,要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注释】

  ①报:报答。

  ②怨:怨恨,仇恨。

  【评解】

  "受人滴水恩,当以涌泉报〃,一个人在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 他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不计任何报酬,这样的恩德要牢记在心,要时 时想着回报。不要做忘恩负义的人,觉得别人帮自己是应该的,理所 当然的,没有任何感激之情,那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去帮助你。

  当他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使自己受了委屈,要用一颗宽容 之心,去谅解、去包容;而不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怨恨在心里愈 结愈大,对自己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伤害。因此,心里有不平衡、有怨 恨,应该早早把它忘记,才会活得轻松愉快。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民族思想——华夷之辨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向来就有所谓的"华夷之辨"。"华夷之辨" 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曾发揮过重要的社会效应,它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凝 聚力,特别是当异族入侵时,成为保家卫国的精神动力,从苏武、岳 飞,到文天祥、史可法,其卓绝的民族气节,便源于此。

  "华夷之辨"也就是"华夷之别〃,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的核心。“华夷之辨"语出《春秋》,华指华夏,夷指夷、狄,即南 夷北狄,意为华夏之外的民族。

  "华夷之辨"是先秦时代就已有的思想。考古资料证明,至少在 商代,华夏先民们就有了"华夷之别〃的民族意识。例如著名甲骨 文专家胡厚宣先生已经考证出早在商代就有"中国"意义之称谓, 当时的商人有五方、而自己居中的概念,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中 国〃与"华夏〃实际上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它们都是与四方的 "夷狄〃相对立的概念,是华夏先民彳门将自己所属的民族集团与夷狄 戎羌等异族集团区别开来的民族和地理称谓。

  在商代卜辞中频繁出现"伐羌"、"(捕)获羌"、"用羌几人"、 "征鬼方"、"征犬方"以及"伐孟方"、M伐夷方"、“征夷征尸 方"、"伐林方"等文字也是当时的商代人已有华夷之别的最好证据。

  卜辞中的"鬼方"、"犬方"相当于后来的"狄〃,"夷方"则指东方 的"夷国〃孟方"、“林方〃分别为东方的"于夷蓝夷"。至 于"尸方〃(古音"尸"与"夷"相通•周代金文也用"尸〃称 ••夷"),则包括了东方的所有夷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华夏族与四邻地区的蛮夷戎 狄等族的民族大融合的新时期。《公羊传》把整个社会分成两大文化 集团:"夷狄〃与"诸夏"。舂秋之世,"南夷〃与"北狄"交侵。 自平王东迁,一直到狄灭邢、卫戎狄"的势力逐步东渐,威胁到 周人的生存。对于这时的夷狄,《左传》"蛮夷戎狄〃连称,《公羊 传》、《谷梁传》"夷狄"连称,足以说明三传把〃戎狄〃罝于与夷 相同的地位上,并与华夏民族成对立之势。管仲、齐桓公的"尊王 撰夷〃及《公羊传》的"夷夏之别”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上提出来的。

  首先提出"华夷之别"的是管仲及齐桓公。他们在中原争霸时 以"尊王摞夷"为口号。然而当时他们只针对霸业出发,而真正确 立"华夷之辨〃及影响后世深远的却是儒家的始创者孔子。孔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华夷之辨,后来成了儒家思想的 精髓。孟子也曾说过:"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自古 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强调的就是用夏变夷,而不是用夷变夏。

  孔子也盛赞齐桓公"救中国而摞夷狄",称其"正而不谲〃;高 度评价管仲佐齐桓公"尊王撰夷","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孔子对他们在"中国不绝若线"之时,摞除夷狄,挽救了中 国,免使中国沦为夷狄,以之为王者之事,给予了高度评价。后世遂 以此为目标,严"华夷之别"。

  儒家"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是贵华夏贱夷狄,即以华夏为贵, 以夷狄为贱。责华夏,就是重视华夏的文明;贱夷狄就是鄙视、拒绝 包括夷狄服饰、发型、风俗、语言等在内的文化。由此可见,"华夷 之辨"其实是一种文化中心主义•以华夏优越的文化为中心,不断 把周边、外来文化同化。

  "华夷之辨"的根本思想在于,它区分华夏汉族与外族的标准不 仅仅是血缘或地域,还要根据其文明程度,以其礼乐诗射书作为区分 华夷的准则。因此,华夷的地位可以互换,也就是说夷狄可以进为华夏。相反,华夏僭乱,亦可以退为夷狄。但是,有些人只根据血缘、 种族或所居之地域来区分华夷,片面地宣扬"华夏中心主义”,视异 族、外邦为无文化的野蛮人,这种观点实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 主义”,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关链接】

  心胸豁达的狄仁杰,狄仁杰是武则天时的名臣,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 原)人,时任宰相,是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虽身居要职,却 谨憤自持,从严律己。

  有一次,武则天对他说:M虽然 你政绩突出,可还有许多同僚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7

  狄仁杰说:"臣本不才,别人批评臣,正是对臣的监督和爱护。如果 陛下认为臣做得不对,臣愿意明白自 己的过失并改正;如果陛下明察,认臣做得对,不相信流言,那是臣的 荣幸。既然如此,臣何必知道他们的姓名呢

  武则天听后,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知恩图报

  很久之前,梵施国王当政时,有一人砍柴遇狮子追赶,逃跑之中落入一深坑中,獅子因紧逼不舍,结果也同落坑堑。

  当时有一条毒蛇正追赶一只老鼠,而鹞赝又在蛇后穷追不舍,最终三只动物也跌落坑中。正当他们欲以嗔恨之心互相残害时,狮子首先说1.以我的能力,我本可将你们统统杀死。但我们现在都遭遇痛苦困境,实不应再互相损害,大家理当团结合作。"

  此时有一猎人怡好路过此处,他随随便便向坑里曾上一眼,坑中众生立刻以可怜的语气向他寻求帮助。猎人将狮子从坑中首先救出,狮子被救后跪在猎人脚下说我定会报答你救命的恩德,不过你最好不要救砍柴人,他绝不会报答你的相救之恩。"狮子说完即转身离开,而猎人又将剩余众生一一救出。狮子随后捕杀到一只野兽,将其送给猎人作为答谢。

  后有一日,梵施国王与王妃一起前往乐园赏玩,梵施王玩乐当中先行睡下休息,而众王妃则将装饰品拿出后自行游历起来。结果鹞鹰将珠宝全部衔走,并奉献给猎人以报答恩德。

  王妃们丢失1:币品后连忙呈报国王,国王急令大臣负责调査谁是元凶。从坑中被救上的砍柴人明白猎人身上携有珍宝,于是便急忙向国王告发。

  国王抓获猎人后问道:"是你偷走王妃所戴饰品?猎人就将前后经过完整地讲述一番,同时又将珍宝交还国王,而砍柴人最终还是把猎人送进监狱。

  老鼠知道后就对毒蛇说:"我们的好朋友猎人正被砍柴人陷害,他已被关进监牢。"毒蛇就溜进监狱告诉猎人道:"我今日欲咬国王身体,我先教你一解毒药方与一句咒语,到时你即可凭此治愈国王被咬伤之处。”然后毒蛇就咬了国王数口。猎人则依毒蛇所传咒语与药方治好了国王的伤,国王便将他释放,还赠给了他大星财宝。

分类标签: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94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为您推荐相关的文章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爰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