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气?风水学中的气又是什么?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
今天,钱学森教授号召研究“天、地、生、人系统的相互关系”,倡议建立“地球表层学”。这与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有机宇宙观的高度评价,真是中西呼应,不谋而合。
对大自然间的循环,中国古代早就有观察和记录,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问》中提出了“九州安错,川谷何夸?东流不溢,熟知其故?”意为:川谷幽深,众河川日夜东流,为什么海水不会满溢出来?先秦时《管子》一书提出“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的循环思想。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中进一步提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表明当时已有水汽循环的思想。晋郭璞(公元276~324年)在《葬书》中说:“夫阴陌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什么是“气”?《黄帝内经》中说,气是“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郭璞《葬经》认为气是阴阳的结合体,成为风,升为云、降为雨,到了地中就成为“生气”。它最初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气”是人们想象中最稀薄的物体,是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是一种微粒流,它或轻或重,或淸或浊。轻浮为阴,重浊为阳。“气”又酷似物理学中的磁场。“生气”由阴、阳交感生成,是使万物形成生命的活跃因素。它是一种生命“场”,在机体内起到能量和力量的作用。由于这生气场的存在,地球表层所发生的变化,是会相互感应的。当着铜山西崩之时,.灵钟在遥远的东方也能感应。这在当今地震研究中已得到证实。地球表层也像人体一样有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在郭璞的地理观念中,阴、阳、风、雨循环变化都受生气场的控制,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此后,明代状元杨慎(M88~1568年)也进一步解释了水汽循环的原理。他说:
“余谓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减,今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干,由一滴可知其大也。……又庄子云:日之过河也有损焉。风之过河也有损焉。风日皆能损水,但甚微而人不觉,若暴衣于日中,标湿于风际,则立可验此,随时而消息也。”
他明确地指出水的蒸发作用,是东流不溢的原因,解决了水、汽循环的问题。
在明末淸初,出现了《日火下降,畅气上升图》。它附于《诸葛武侯白猿经风雨占图说》一书。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一书研究,此图“对太阳辐射在空气对流中的作用,作了形象化的生动表示。它说明了风、云、甫、电、雨等的形成原理和过程”。“说明水气上升,成云致雨,流湿地面及渗人地下的水分循环情况”。明代朱谋玮1615年在《水经注笺序》中说:“夫水在天地间,犹乎世之货财也,发源名山,流成江河,趋为四海,蕴为云气,还雨天下,以浸润万物”,他说明了水汽循环的过程。
由于有了循环,更产生了“和谐”。
“和谐”就是指的多样统一和有序运动。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他认为物质世界之美,根本不需要人去加工、去刻意雕凿,去“言”、“议”、“说”,万物本身就有一种自然之美。比如百花齐放、彩蝶纷飞无疑是美的,但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花朵及蝶翅的形成有严格的造型规律:其图案线条的对称非常和谐,色彩浓淡的转换配置非常柔和,它们几何学意义上的造型的精确性常令数学家惊叹不已,其他如冰雪的结晶、彩虹的曲率、树叶的叶脉、蜂巢的六边形结构以至人体的四肢,都具有精确的几何造型的规律。近代物理学家发现天体的运行和原子的构造以至许多数学物理公式都是非常和谐有序而又简洁匀称的,难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所有这些形式规律都不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思创造出来的,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式的造化,但它们很美。因此,《易经》的易变和不易、简易的统一,即“循环”与“和谐”既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美的规律。
当然,要解释自然规律和美的规律的一致性,还必须有对于审美主体(人)的心理分析为基础,因为美要依赖于人的感觉,要分析这种感觉何以会产生。今天,这种分析从宏观上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人正是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从无机物——有机物——生命这一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所谓高级,无非是说物质结构随着时间的延续,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同时,组织结构的有序化程度也更高了。生命是靠不断地和外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而维持其运动的,它不断地吸收又不断地耗散,从而保持一种稳定有序的运动状态,生命愈是进化,它与外界进行的交换传递就愈是扩大,同时它的自我调节、自我再生的应变能力也愈是增强,它的内在秩序的质量也愈是提高。也可以说,它愈是“变易”,也就愈是“不易”和“简易”。所以,从物质运动这一点上来说,人同其他生命形式(包括一切动物和植物)以至无生命物质的区别,只是程度的区别,而非本质的区别。雪晶与彩虹是无机物质有规律运动的结果——前者是水分子在零度时的有序组合,后者是阳光透过含水云层的光谱折射,而花瓣、蝶翅、蜂巢、叶脉本身就是生命(动物或植物)的形态,它们当然是极变化之能事而又井然有序(不易和简易)的。因此,人类(不论是他的五官还是大脑)作为最富于生命特征的统一的组织结构,他对于这些客观对象的审美,当然带有自我观照的性质。这些有序运动的客观形式是作为生命的象征而给予观照的。从根本上说,人的心理(包括审美心理)也不过是自然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脑细胞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只是人类至今的生理学、心理学还无法准确地解释它,但无论如何,心理的活动规律应在物质运动规律之内,两者本质上是同一的。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sjc/jiuxing/9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