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禅师 佛学入门 佛教七宝 佛教咒语 佛教手印 佛教书籍 菩萨 罗汉 观音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佛教大全 > 佛教咒语 >

佛学思想:觉悟就在一念间

2015-02-23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佛教咒语
佛学思想:觉悟就在一念间
 
无论是佛家的渐悟还是顿悟,只要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觉悟。明心见性,我心即佛心。一提到佛心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太神秘了,这太玄了;其实,佛心就在一念间。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由于大家的心智被蒙蔽,没能识见自己的本心,而做了违背事物规律的事情。在介于做与不做、敢与不敢的一念间,能否觉悟,就决定着事情的成与败、善与恶。
 
佛祖刚一开门,就见一个持刀男人恶狠狠地盯着自己。
 
佛祖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是卖刀的吧?这把刀我很喜欢,卖给我吧。”
 
边说边把男人让进禅院。
 
“你很面善,看到你很高兴。先喝杯茶吧。”
 
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你,佛祖。你将改变我的一生。”
 
说完,转身离去。
 
佛祖这一念之间的灵机,就轻易地化解了这个人的仇恨。从噩梦的边缘拉回了这个心存恶念的人,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成败、善恶与我们之间也只不过隔着一扇门而己。想像中的那扇看似厚重而又坚固的门,是一扇需要很多把钥匙才能开启的宝库之门。事实恰恰相反,这扇门其实是虚掩的。当我们运用智慧找到那扇门时,千万不要犹豫,更不要怀疑。只有这样,我们的勇气与魄力才会应运而生,指引着、鼓励着我们走近它,从容地推开它,才能让我们踏入这扇门,达到渴望己久的成功。
 
曾经有一位世界上很著名的魔术师,他的看家本领便是从那些上满锁的房间里逃脱出去。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一位开锁高手。
 
有一个小镇的人们为了考验他的本领,便特意打造了一个看起来很坚固的铁屋和一把异常牢固的弹簧锁,邀请魔术师来挑战这个项目。
 
魔术师有个习惯,就是在他表演时不希望别人看到。于是镇上的人和魔术师相约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魔术师逃脱不掉的话,便算失败。
 
小镇上的人,按照约定都离开了现场。魔术师拿出了他专门开锁的工具开始了挑战。
 
1分钟、10分钟过去了,魔术师还在忙碌着,他没有听到锁被打开时弹簧清脆的响声。半个小时过去了,魔术师紧张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汗,但还是没有听到那声清脆和代表成功的响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眼看一个小时的时限马上就到了,由于精神高度地集中,魔术师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当他准备放弃,一下靠在铁门上的时候,门却轻轻地开了。这时候,魔术师才发现那把锁其实根本没有锁上,门是虚掩着的。
 
门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被打开了,但是魔术师却真正地意识到:原来成功如同去推一扇虚掩的门一样简单,但是要看你是否拥有推开这扇虚掩门的勇气和魄力。
 
在懦夫的眼里,干什么事情都是危险的;而热爱生活、渴望成功的人,却总是蔑视困难,对待困难总是有十足的胆识,所以成功的往往是这些人。
 
在面对着这扇虚掩的门时,我们的内心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恐惧,令我们不敢去尝试着推开它。
 
一位成功学家在授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在一个圆圈中间又画了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然后,他问前来听课的人们:“谁能告诉我,这图意味着什么?”一阵沉默后,一个人站起来回答:“世界。”成功学家说:“基本正确,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你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和争端。”
 
“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还是那个人打破沉默:“会害怕。”
 
另一个人认为:“会出错。”
 
接着又是一阵沉默。
 
这时成功学家转向黑板,画了一个箭头,从圆圈当中的人指向圈外,说道:“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就把自己抛到了一个你感到不自在的世界里面。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有风险,但是可以让你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增长见识,所以你进步了。”
 
他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更大的圆圈,还添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更大的房子等。
 
“如果你总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挑战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的人。”
 
这种恐惧和害怕主要还是来自于内心无法释然,对“有”的认识不足,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们生起执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执著地位、执著财富、执著事业、执著信仰、执著情感、执著家庭、执著生存的环境、执著拥有的知识、执著人际关系、执著自身的见解、执著技能所长等。由于执著的关系,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执著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和恐惧。
 
这正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所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宄竟涅槃。”只要心中没有牵挂,没有障碍,
 
也就不会有对凡尘俗事的操心。远离虚幻梦想,达到大超脱的境界。
 
《心经》从照见五蕴皆空,到无苦集灭道,都是针对我们对“有”的错误认识及执著,揭示存在现象是无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放弃错误的认识,同时也放弃对它的执著。像《金刚经》所说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地去生活。
 
《心经》中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意思是说,认识到所缘境空之后,放弃了对境界的执著,那这颗能认识的心是否实在呢?不是,心也是缘起的。
 
比如说眼识认识活动的产生,它要依赖九个条件:即眼睛、色尘、光线、空间、种子、具有依、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其他一切精神活动都一样,也都是缘起的。当我们认识到所缘境空,不对“有”生起实在的执著,是无得;此时妄心自然息灭不起,是无智。
 
在唐朝有位叫懒残的禅者,由于他修行上的造诣而远近闻名。
 
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来请他,此时禅师正在山洞中烤芋头吃,使者宣读了皇上的圣旨,禅师睬也不睬。时值冬天天气很冷,禅师冻得流着鼻涕。使者见状,
 
劝禅师擦去鼻涕。禅师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
 
禅师有首写照自己生活的诗,可见他的潇洒自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曰,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禅者隐居山林之中,面对青山绿水,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于他们来说,生死都已不成问题了,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他们操心呢?
 
佛陀时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佛打坐,不知不觉中他喊出了:“快乐啊!快乐啊!”
 
佛陀听到了就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快乐呢?”
 
跋提王子说:“想我当时在王宫中时,日夜为行政事务操劳,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身的性命安全,虽住在高墙深院的王宫里,穿的是绫罗锦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卫兵日夜保护着我,但我总是感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现在出家参佛了,心情没有任何的负担,每夭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在。”
 
《心经》中的“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意思是说,有情因为有执著、有牵挂,对拥有的一切都足以产生恐怖。比如一个人拥有了财富,他会害怕财富的失去,想法子如何保存它;拥有地位,害怕别人窥视他的权位;拥有色身,害怕死亡的到来;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脏了;谈恋爱,害怕失恋;拥有娇妻,害怕被别人拐去或跟谁跑了;黑夜走路,害怕别人暗算;在大众场合说话,害怕说错了丢面子。总之,对拥有的执著牵挂,使得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之中。
 
觉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唐朝的德普禅师在他死亡之前,把所有的门徒全召齐了,问大家:“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怎样对待我啊?”
 
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的果物来祭拜,开追悼会,写挽联。”
 
禅师说:“我死了,你们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不如趁我现在活着,举行这些仪式,让我开心以后再死,好不好?”
 
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师命,于是布置灵堂,准备了珍馐美味,写祭文,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吃饱看足了,很高兴,对弟子们嘉奖一番,悠悠坐化了。
 
对于荣辱,禅者更不会介意。
 
曰本有位白隐禅师,德行很高。他有一个开绸布店的信徒,信徒有个女儿,和一位青年发生了性关系,还没出嫁肚子就一夭天地突出了。做父亲的很生气,逼问女儿到底是谁造的孽。女儿怕说出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她想到了父亲平常最尊敬白隐禅师,于是就说是白隐禅师干的。父亲一听气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红皂白把禅师痛打了一顿,禅师莫名其妙地认了。后来此女生了孩子,扔给禅师,禅师又像保姆一样,四处乞求奶汁喂养小孩,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禅师一点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带大。
 
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吓跑到他乡外地去了,过了好几年才回到家乡,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说:“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让禅师受辱呢?真是罪过。”于是向小姐的父母说明真相。全家去向禅师道歉,禅师一点也不感到委屈,只简单地说:“小孩是你们的,那你们就抱回去吧。”
 
《心经》中的“远离颠倒梦想,宄竟涅槃”。意思是说,颠倒梦想,是错误的想法,是与事实不符合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妄想”。须知妄想一词,渊源于佛教,但在世俗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比如有时我们对他人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会斥之妄想;或者对某种不太可能成为事实的愿望,也称为妄想。从佛教意义上看,这些固然是妄想,而切合实际可能实现的愿望,但假如与真理不相应,也是妄想。
 
欲望是妄想的动力。人生存在世界上总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这些想法大多基于个人欲望的需要:当我们肚子饿的时候,就想找饭吃;觉得吃的太单调了,就想换口味;感到冷的时候,就想找衣服穿;觉得走路太累,才有汽车的发明;觉得活的不够风光,才有权力的要求;觉得一个人太孤单,才有谈情成家的愿望;觉得精神生活贫乏,于是才有艺术宗教的信仰;闲得无以消遣,于是才有电视等各种娱乐用品的出现。总之,人类有什么欲望,就会有什么妄想;有什么妄想,这世界就会出现什么现象。
 
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有执著,因为执著不同,那么各人妄想的倾向也不一样,比如女孩执著于服饰:她会关心社会上各种流行的服装款式;她会时常想着自己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才漂亮;她会去注意每个人穿的衣服是否合身;她会想法赚钱搞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当她还没有穿上衣服时,面对衣柜中琳琅满目的时装会不停地挑选上好一阵;当她穿上衣服的时候,会在镜子前晃上好长时间。因为对衣服的执著,以至于让衣服占据她思维的大部分空间。过于执著服饰的人,有时就会忽略了生命的内在美。
 
妄想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上疲于奔命。老鼠为蓄藏过夜粮而奋斗;鸡在为一把米而奋斗;鸟儿为过冬而奋斗;学生为升学而奋斗;政客为最高权力桂冠而奋斗;商人为经营而奋斗;知识分子为职称而奋斗;工人为月薪而奋斗。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妄想而奋斗。妄想小,奋斗也小;妄想大,奋斗也大。妄想使得人生的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是“天长地久有尽时,妄想绵绵无绝期”。
 
妄想导致人生的各种祸患,因此,《心经》中告诉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至于如何远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打坐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妄想总是不绝如缕。你越是克制,似乎它越汹涌,心更难平静下来,因而为此苦恼不己。怎么办?《心经》有对付妄想的绝招,那就是:从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相,无智无得,心无牵挂,妄想自然就不会有了。
 
妄想给人生带来种种烦恼。一个老年人回忆过去美好的往事,使他无法面对现实;一个企业家整夭想着如何搞好经营,吃不香,睡不好;一个小伙子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而对方又注意不到或不领情,饱尝相思的痛苦;一个小姑娘因为羡慕人家的豪华生活,想有朝一日也能过上这种日子,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痛苦不堪……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dq/zy/9249.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佛教思想:懒惰能逼“小狗说话”
佛教思想:幸福与贫富无关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