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游戏中,流行面最广泛的是字谜,它奇思巧构,雅趣天成,既可锻炼智力,又能增长知识。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文字艺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历代笔记小说中,字谜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组成部分。而用分拆字体的方式制成的字谜更是别具一格。
字谜大约脱胎于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流行的瘦词隐语,但被冠以“谜”的称谓,则始于南朝刘宋诗人鲍照。鲍氏的《鲍参军集》中收有以《字谜三首》为题的井、龟、土三则字谜,从它们开始便有了“谜”这个提法。《井字谜》为:“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字触》对它是这样解释的:“仰流者, 垂绠(按:井绳)取水而上之,故日仰流也。一八者,井字八角也;五八,拆井字而四之,则其为十者四也;四十,即五八也。”这里显然运用了拆字法。
相传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间(公元502~549年),一次某僧侣与人争夺田产官司打到武帝那里。武帝在案卷上批了个“贞”字,主持审理此案的官员不解,遍问朝臣均无人能揭示其意。刚被提拔的国子博士刘显一语道破:“ 贞"字分拆开就是‘与上人’。上人,系当时对僧侣的尊称。“与上人”就是要把田产判给僧侣。原来“贞"是字拆成数字的谜语。
另据民间传说,朱元璋在打天下时,有一次战败亡命,投宿民女王吉妇家,此女便与朱元璋相好了。临分别时,王吉妇问朱元璋将来有了孩子咋办,他不作正面回答,只在墙上题词数句,说日后就凭这些词句去找他相认。后来王吉妇生下一男孩,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便抄下词句赴京求见。朱元璋看了呈送上来的词句,立即下诏封男孩为藩王,并赐王吉妇府第一座。原来朱元璋当初早有许诺,就写在墙上题的那几句拆字谜里了:“二之十, 古之一,左七右七,横山.倒出,得了一,是谓之土之一。”将以上谜面的各句用拆字法求解,得“王吉妇得子为王”的七字谜底。类似这样的字谜还有很多,仅举下列:
四山相对顶相连,横也川,竖也川。团团一家共十口,只有四口不周全。(田)一月复一月, 两月共半边。一山又一山,三山皆倒悬。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六口共室,两口不团圆。(用)生员与和尚口角,和尚不成和尚,生员不成员。(堂 )
长十八,短八十,八个女儿下面立。(楼)
二画大,二画小。(秦)
月字去了一直。(脚)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且宜在下。(一)
木了又一口,非杏亦非呆,勿作杳字说,勿作困字猜。( 極)
还有些拆字谜作得很有文理,如:倚阑杆,东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淹淹,少个知心。(门)
一人立,三人坐。两人小,一一人大,其中更有一二口,教我如何过。(儉)丑虽有足,甲不成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尹 )
碰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砚盖 )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呆)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cz/czgs/9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