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卦姤卦,巽下乾上——阴阳失衡致祸乱
[卦辞阐幽]
女壮:勿用取(娶)女。
彖曰:,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娶)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后以施命诰四方。
卦上乾下巽,上乾象征天,下巽象征风,故象传释云:“天下有风,后以施命诰四方。”风行天下,经触万物,挠激之鸣,成其遇合之事。又全卦五阳爻高高在上,而一阴爻始生于下,阴与阳合,故彖传称,“遇也,柔遇刚也”。不期而遇。
本卦指出,阴阳谐和的正义中正之道的相遇相庆,与不中不正的阴邪之道誓不两立。无论是天地自然之道,或社会男女、君臣际遇,其遇合之时,都必须首先分清是正,还是邪,理智对待。
[爻辞解意]
初六:系于金木尼,贞吉。有攸往,主凶,羸豕孚踯躅。
象曰:系于金木尼,柔道牵也。
“木尼”是刹车。“羸”是瘦弱。“踯躅”是徘徊的意思。
人在弱小的时候,容易被忽视,而放纵他,使他的危险性增大。因此“初六”阴爻之小人,刚开始势力还小时,就应该扼止,以免势力壮大时,而为害君子。就像一只瘦弱的猪,它不停地徘徊,待机前进,以逃出圈栏。所以君子当慎防有疏漏之处,以免小人趁机发展。
“象传”上说:用事上的金木尼把他系住,是为了要牵制阴柔小人,以防其扩大。
这一爻说明,君子应懂得防微杜渐。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鱼是阴柔的水生动物,指“初六”的小人。爻辞意思是说,恐小人为乱,应将小人包住,制止邪恶,这样才没有过错。所以君子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去防止小人扩展。
“象传”说:“九二”阳刚,应该不会沦为宾位而受控制。
这一爻说明,小人应当制止,以免祸害加于人们。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三”无接应,下又不能和“初六”阴位相遇,形单影只,难免不能安适,就像屁股上的肌肤剥落了一般,不得安坐,徘徊往来的。“九三”以阳爻居阳位,太过刚强,也不必担心被小人伤害,纵使孑然孤身,有危险,但是并无大碍,也就没什么大过错。
“象传”说:虽然踌躇不前,但是行动没有受到牵制,也能踯躅独行。
这一爻说明,就算无君子相伴,也不与小人为伍。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四”虽与“初六”相应,却并没有去应,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如果去与“初六”相应,便会与“九二”相争造成凶事。
这一爻,是说邂逅相遇,要主动疏远,强调“九四”能够这样做,也是得自于“九二”。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杞”,是杞柳。“陨”,即陨落。
“九五”阳刚得正,居上卦的中位,身为至尊;就是“彖传”所说的“刚遇中正”的一爻,“含章”,就是说“九五”有含容章显阴柔的美德。“九五”虽然距“初六,,很远,但在与“初六”相遇时,能行中正之道,处在至尊之位,是以控制住大局,不怕阴爻上进,所以“象传”说,志不舍命也,是说“九五”的志向就在于不舍弃天道的规律。
这一爻是说,“九五”既能抑制阴长的志向,又能遵从天道常则,强调只有身处至尊之位又德行刚正的君子,才能做到。
上九:垢其角,吝,无咎。
象曰:垢其角,上穷吝也。
上九,是此卦的最上方,刚强太过,同时也无阴爻相应,既不和小人相接触,就不会有过。
“象传”说:己是到终点的地方,和小人没有相遇的机会,因不能制服小人而感到羞惭。
这一爻说明,虽排斥小人,但仍须付诸于行动。
[卦点悟]
阴阳不可失调
本卦卦辞开口就说:“女壮,勿用取女。”强壮的女人不娶,难道一定要让老天爷丢下一位整天喝药汤的林妹妹方才心满意足?到田里做活计,当然身体愈强壮愈好。但是如果功夫用在风骚上,用在勾心斗角,争权夺位上,如此强壮的身手,读书批奏章的男人自然要畏之如虎,无论如何吃不消。
[卦例解]
左右李唐江山的武则天
卦主要指的是阳刚遇到中正的阴柔,阴柔的发展,达到最高境界时甚至可以左右社稷的发展与安危。中国的历史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女皇帝武则天。虽然,她的政声不算坏,但作为与“众”不同的“异类”而君临天下,毕竟称得上是典型的人物。
武则天,名,原籍并州(今山西)文水人,因才貌出众,十四岁被召入宫,成了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迫入感业寺为尼,
后来高宗又把她召回宫中,她入宫后谦虚谨慎,“卑辞屈体以事后”,深得王皇后的欢心,不久晋升为成妃。
武则天虽为弱女,但性格刚强。当年太宗有匹烈马叫狮子骢,性情暴烈,没人敢骑它,也没人能制服它。武则天说:“我能制服它,但须有三件东西。”太宗说:“要哪三件东西?”武则天说:“我要一条铁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马不听话,我就用铁鞭抽它;再不听话,我就用铁锤锤它,还不听话,我就用匕首刺死它。”武则天执政后,就是用这种驯马精神控制群臣,维护自己的统治。
当了宸妃并不能满足武则天的欲望,她更高的目标是当皇后。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后事关国家大局,必须得到朝臣的支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但李责力、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却很支持。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一月,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她的眼睛又紧紧盯住了皇位。首先,她利用佛教制造登基的舆论。当时和尚法明等编了一部《大云经疏》,宣扬武则天是弥勒佛的化身,应当称帝。为此,她下令全国各州都要建立大云寺,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向群众宣讲,利用宗教迷信为她夺取皇位制造舆论。其后,武则天又令酷吏付游艺纠合数百人“劝进”。后来,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六万余人也跟着上书,表示拥护改唐为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周,号“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执政以后,继续推行唐初的基本国策: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压抑部分士族,扶助新兴庶族;反对民族压迫,保卫边防安全。
武则天广泛罗致人才,发展了科举制度。隋和唐初举人答卷,没有糊名制度,评卷时容易营私舞弊。武则天改革科举中试卷管理办法,采糊名制度,使评卷人不能了解答卷者的姓名,以利于人才的选拔。她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在各阶层中广泛招揽人才,结果使“天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物,不曾试练,并与美职”。在乾封以前吏部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以后,每岁常至五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以新官僚代替被罢黜的老官僚,尤其要以官位收买天下人心,寻找自己的支持者。但是,不可否认,武则天确实发现、任用了一批贤能俊杰之士。如文臣之中富有才干的狄仁杰、姚崇、魏元忠、杜景俭等;武将中有善于统军御敌足智多谋的娄师德、裴行俭、王孝杰、唐休景等;还有能急言直谏的李昭德、徐有功等。
作为封建女皇,武则天在执政时期,也有很多弊政。她用人较:滥,主要是重用武氏家族,如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武攸绪、'武攸宁、武攸暨等。这些人不学无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却长期担任宰相、尚书、总管等要职,影响极坏。武则天的面首也是她依靠的力量之一,如薛怀义,自得到武则天宠爱以后,立刻飞黄腾达。他曾四次担任行军大总管,掌握数十万武装,多次战败,却被武则天重用达十年之久。
神龙元年正月,执政将近半个世纪的武则天患重病,她身边的劈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乘机图谋皇位。由张柬之联络武将李多柞等人率兵入宫斩杀张易之兄弟,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存在十五年的武周政权至此结束。李显再次登基,立即复唐国号,改元神龙,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十二月,82岁的武则天死去,从而结束了惟一女皇统治中国的历史。
武则天称帝,也许是历史的一个“偶然”。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这里的确是一种“牛匕鸡司晨”的阴阳失调现象。当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武则天的作为并不逊于大部分的“男皇帝”。但她的作为,仍然是一段打破“规矩”的历史插曲。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44/zh/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