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损卦:损己利人,不计一时得失
《易经损卦》曰:“己事遄往,无咎;酌损之。”意思是说:“停下正在做的事情,立即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成他人之美,就不会有灾难临头,损己助人时要再三斟酌,把握分寸。”
《损卦》告诉我们:干任何事业都要投入成本,有所损益。我们既应精心计算投入与产出之比,力求损益得当,又要有所节度,不可欺诈、贪婪。天下事克己最难,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必要时应学会损己利人,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那些能够做到“损己利人”的人,一般都会事业亨通。社会上广受推崇的人,不论是政治家、教育家、商人或者宗教界的人士,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要心地善良,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与力量,去帮助别人,都会得到大家的肯定与支持。试问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成功呢?
毛泽东的母亲忠厚贤惠,对毛泽东的一生影响很大,他非常敬爱她。毛泽东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
毛泽东的母亲心地善良,对穷人富有同情心,经常瞒着丈夫接济贫苦百姓。在饥荒时,穷人乞讨,她更是多加施舍。毛泽东有个堂叔生活窘迫,父亲想“乘人之危”买下他的水田,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不但如此,母亲还经常带着毛泽东偷偷接济这位穷本家。母亲的品德对毛泽东的影响极为深远,无声无息地渗入了他幼小的心灵,使毛泽东从小就对弱者极具同情心,并与母亲一样经常帮助别人。
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母亲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母亲发现儿子带的午餐的量一次比一次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然显得很饥饿的样子。她不由得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仔细盘问毛泽东。毛泽东只好说了实话:“妈妈,我们私塾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饭吃。我见他总是挨饿,于是就和他一起匀着吃。”母亲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仅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对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对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母亲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
母亲这种助人为乐、损己利人的品行,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依然发扬着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赠送许多礼物。这些无疑是孩童时期受母亲影响的缘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损己利人的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
首先,以损己利人为信条,恰好让少数损人利己者钻了空子,“利”了不该利的人,而且,一个盛行损己利人口号的社会往往会培养出一大批损人利己者,危害整个社会。
其次,即使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损己利人,但如果损己的总和大于利人的总和,从整个社会来看净的所得为负,也就是大家都吃了亏,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人的行为结果,如果按照于人、于己、有利、有损来组合,可以分成四种情况:利人利己、损人损己、损己利人、损人利己。“利人利己”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损人损己”自然也是最坏的结果。当帮助者与被帮助者地位不对等的时候,“损己利人”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富人对于穷人,强者对于弱者,年轻人对于老年人。
关于“损己”与“利人”,《损卦》更强调的是后者。“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意思是说:“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让他人受益,没有什么灾祸,是十分吉利的,前去做事,一定能获得天下万民归心。”损极必反,本身所获取的大量的助益,使得能够不用自我减损就可以有益他人,这当然是损卦损己益人的最高境界。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41/zh/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