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贲卦:注重礼仪,保持良好形象
《易经贲卦》曰:“山下有火,贲。”意思是说:“《贲卦》的卦象是离(火)下艮(山)上,为山下燃烧着火焰之表象。山下火光把山上万物照得通明,如同披彩,象征装饰。
《贲卦》非常重视装饰的作用,接连用“贲其趾”(装饰脚趾头)、“贲其须”(装饰胡须)、“贲如,濡如”(装饰得光泽柔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装饰得那样素雅:全身洁白如玉,乘坐一匹洁白的骏马)、“贲于丘园,束帛戋戋”(装饰山丘陵园,质朴无华,再拿一束薄薄的丝绢,来招贤纳士)、“白贲”(装饰素白)等字句,告诫我们要时刻注意必要的形象修饰和美化,使自己的外表和举止符合时间和场合的需要。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形象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人的形象,对己对人到底有多大影响?
春秋时期,蔡国派师强、王坚二人出使楚国。楚王觉得这两个人名字不错,心想一定是相貌堂堂、器宇轩昂的人。哪知见面后发现是两个又矮、又丑、声音又非常难听的家伙。
楚王勃然大怒:“蔡国没有人吗?这个国家应该讨伐!蔡国有人故意不派遣吗?这个国家应该讨伐!蔡国故意用这两个人来戏弄我吗?这个国家应该讨伐!”于是,楚王命令大将子发带兵伐蔡,把蔡国灭了,蔡侯也被抓到了楚国的都城郢。
楚王的确有些过激了,他也许是借题发挥,为自己的征伐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然而,蔡侯派遣使者,如此糊涂大意,给楚王三个征伐的理由,未免太愚蠢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受欢迎呢?
董仲舒曾说:“衣服容貌者,所以说目也,声音应对者,所以说耳也,好恶去就者,所以说心也。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则目说矣;言理应对逊,则耳说矣;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说矣。故曰:行思可乐,容止可观。此之谓也。”意思是说:在穿着打扮上,要让对方看着舒服;在言语交流时,要让对方听着舒服;在待人接物上,要让对方心里舒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些年来,国内外频频掀起“选美”热潮。随着“美”在人们心中分量的加重,“选美”似乎己经不仅仅局限于比赛,而且己经渐渐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美国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外表形象好的人从事高收入工作的机会更多,他们的收入相比于相貌平平者也要更高一些。
一个人把自己拾掇得让人赏心悦目,不仅仅能够招人喜欢,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敬。而那些不把自己形象放在心上的人,往往也不把别人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怎能受欢迎呢?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一共有68个应试者,他们的外貌、口才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力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服饰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实验要求他们分别征求四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结果衣着整齐者较之衣着不整者,更容易得到陌生人的青睐。
一个人的外表是最先被对方感知的,心理学认为,在公众场合,人们总是喜欢与衣着整洁、仪表大方或者衣着略微优于自己的人接近。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说:“对于一个外表形象好的人,人们通常也会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
除了外貌形象外,言谈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从社会交往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都要置身于社会之中,都少不了与他人交往,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在公共场合,是居家还是外出,都离不开礼仪。礼仪不仅可以展示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
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别人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可以说:知礼懂礼,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前提之一,是我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于学校来说,一定要开设礼仪课;对于个人来说,哪怕少读一百本书,也要读一本礼仪书或有关口才的书。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22/zh/4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