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卦运势分析:管理者一定要有仁爱之心
【卦名及卦辞简释】
临卦下兑上坤,坤为地为顺,兑为泽为悦,悦且顺;地高泽低,居高临下。以坤德监临于下,下以喜悦的心情接受监督,故“元亨,利贞”。有人认为,临卦专门讨论统治术,可算得上是一篇“管理学专论”。
管理者一定要有仁爱之心
《尚书·周书·洪范》记载了武王和箕子的一段对话,提出了君王应具备“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柔克”也是一种统治手段。《临》卦上坤下兑,是上临下,上以坤德监临于下;坤具有“元亨利贞”的品德,这一卦也具备。上坤三爻分别是“至临(亲自监临)”、“知临(用智慧监临)”、“敦临(用敦厚的态度监临)”,这是三种以柔治国的方法和策略。
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个规律,即当社会变革时,推崇法家,以“刚”去推翻旧政权;当政权建立后,便崇尚儒家,用“柔”治国。法家和儒家都在《易经》中汲取了营养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因其理论的侧重面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有了不同的用场。周王朝建立以后,如何管理这七十一个诸侯国,就成了统治者思考的问题。《临》卦提出了“以柔治国”的思想,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借鉴。
孔子认为,管理者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他产生这一思想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的。
春秋时期,诸侯争夺,战争不断。战争不仅使大批无辜民众丧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且不断增加税赋,以应付战争和统治者的腐朽生活需要。
于是,苛政残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时期,西周初年的“裕民”、“保民”思想已被统治者弃之脑后,对这种状况,孔子深恶痛绝。
据《礼记》记载: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非常伤心。孔子让子路去问原因,那妇人说:“我公公被老虎吃了,丈夫被老虎吃了,现在儿子也死于虎口,怎能不伤心呢?”孔子问:“你们为什么不搬走呢?”那妇人说:“这儿没有苛政、没有剥削和压迫,所以,宁愿喂老虎,也不搬走。”孔子听后对他的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苛政猛于虎’。”孔子这句话,是对春秋时期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总结,正是针对当时的苛政残暴,孔子才感叹:“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意思是说:人民对“仁”的需要,超过了对于像“水火”这样物质的需要。
在孔子论仁的多种解释中,“爱人”是最能代表孔子论仁的中心含义,并能最大限度囊括了仁的内涵的解释。
在《论语》中,孔子还对“仁者爱人”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规定,这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随时随地实行5种品德,就可算是仁了。子张又问是哪5种品德。孔子回答: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对人恭谨就不会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交往诚实能赢得别人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很好地使用民众。这些思想,都是对《临》卦的丰富和发展。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19/ys/9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