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坤卦,坤下坤上——为人处世要宽大为怀
[卦辞阐幽]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的上下二卦六爻皆阴,是一个纯阴卦。象征纯净阴柔而能涵容一切的德性。君子应该效法这种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的宽厚胸怀。
牝:雌性,在这里可引申为母性。贞:占问。攸:所。攸行:有所作为、有志向的意思。主:此字前人多解释为主人,近人多解释为主见的意思。先:在前面。后:在后面。
本卦在于说明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做人首先要宽厚为怀,这是基础。本卦教导我们,做人要像大地一样坦荡宽广。这里强调了厚德的基本原则是直率、方正、宽大。宽大,必然存在了包容。像大地一样,容得下万事万物。这样,不仅会令我们的事业“有容乃大”,也会令我们人生的境界走向阔大。
[爻辞解意]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至其道,至坚冰也。
这一爻是坤卦最下面的阴爻,因此阴气长而阳气消。
这一爻是说,踏踩在霜上,就知道结冰的寒冷季节快到了。这是在告诉人们这样的道理:发现事物的萌芽,就可以推断出事物的后果,所以谋事之初,要慎之又慎。另外,此爻还有防微杜渐之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的爻位,阴据阴位,处于下卦之中,居中得正,非常吉利。
这一爻是说,在阴柔上升的第二阶段,立位正直,居体端方,胸襟宽广,包容万物,从位、体、用三方面保持自然品质,这样虽然“不习”也无不获利。“不习”的正确解释,就是王弼所说的“不假营修而功自成”,强调自然的品质,反对虚伪矫饰,也就是大地的柔顺之道发出的自然光辉。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智)光大也。这爻处在下卦的最高位,是奇数的阳位,阴爻处在阳位,不吉,所以说“无成”。
这一爻说的是,将自己的才华收敛起来,才可得到吉庆,如果去为君王做事,是没有什么成就的,只有谨慎从事才能守其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四为“六爻”中的上爻,地位很高,此时更需明哲保身,故有“括囊”之语,阴爻处阴位,位正,故有“无咎”之语,且因“括囊”而“无誉”。
地位愈高,愈应收敛锐气。像封闭的囊袋一样,谨言慎行,便不会有过错发生,虽然得不到赞誉,也不致有灾难临头。
六五:黄裳,兀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第五爻为上卦的中位。
“黄裳”是象征尊贵的华丽外衣。“文在中”,是指虽然有一定身份,但为人做事很谦逊而不张狂;或者说是出身高贵,但平易近人。
这一爻是说,身居高位,应该谦虚谨慎、礼贤下士。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尊崇,才会平安无事。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是事物发展到顶点的转化阶段。但阴气盛极而衰,阳潜其中而生,阴阳摩荡,对立转化,所以用“龙战于野”作譬喻。所谓“战”,象征天地阴阳的矛盾与碰撞。也有人把“战”释为“接”,认为阴阳二气交接互合。解释有异,但精神实质并无二致,都强调了阴阳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其血玄黄,其实即指天地,古人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以血色喻天玄地黄,天地为阴阳和合,所以能产生万物,厚载不偏。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与坤卦会多出“用九”与“用六”的一条爻辞。因为两卦分别是纯阳与纯阴之卦。
用六,即综合起来看坤卦的六个阴爻。
从整体来看坤卦的六个阴爻,除了位置不同外,它们都是一样的,都是阴爻,意味着柔顺、顺从。但“柔顺”和“顺从”应该有一定的原则,所以坤卦是讲为人做事之道的。
这一爻是说,为人做事,要永远坚守自己所信奉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会顺利、平安。柔顺、顺从,固然是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但是不讲原则地盲从,也会招惹是非和祸事。
[坤卦点悟]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坤代表地。人们常常把大地比喻成母亲,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无限的宽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别人也许有意或无意间伤害了你,如果不是原则问题,要试着学会原谅对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倘若不能宽容他人,那么他人也将难以容忍你的不宽容,最终导致关系不谐,甚至由此积怨成仇。而真正的聪明人,不仅会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人,也会以柔中有刚的方法妥善解决矛盾。这实在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坤卦例解]
曾国藩宽容待人
“诚”、“宽”两字是坤卦的要义,也是大胜者修养心志的主要内容,有之,则事成;无之,则事败。
曾国藩强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怨天,不尤人。他一向主张“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曾国藩奉行的“待人以恕”的品德集中体现在他正确地处理与左宗棠的关系上。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氏恃才傲物,自称“今亮”,语言尖锐,锋芒毕露。左宗棠只比曾国藩小一岁,但他屡试不中,科场失意,蛰居乡间,半耕半读。咸丰二年(1852),已41岁,才由一个乡村塾师入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当了个“刑名师爷”。后张亮基迁为湖广总督,左宗棠于咸丰四年(1854)三月又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共达六年之久。曾、左虽非同僚,却同在湖南,常有組錯。
咸丰六年(1856)正月,曾国藩奏左宗棠接济军饷有功,因而,朝廷命左宗棠以兵部郎中用。左宗棠性情刚直,又得罪了不少人,在湖南“久专军事,忌者尤众”,于是碰上了樊燮事件。樊燮为永州镇总兵,其私役兵弁,挪用公款,左宗棠为此代巡抚骆秉章拟奏折,请将樊燮撤职查办。谁知樊燮受人唆使,向湖广总督官文反告左宗棠。官文这位满族官员较为颟顸,竟将这案子报到朝廷,朝廷因命考官钱宝青审讯,传左宗棠到武昌对簿。咸丰帝甚至密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京城内外闻之者莫不震惊。骆秉章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均上疏力辩其诬。胡林翼的奏折中且有“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话。京中官员如侍读学士潘祖荫,与左素不相识,也上疏痛陈“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曰无左宗棠”,官文似不可“引绳批根”。
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才有“弃瑕录用”的旨意,肃顺也趁机以人才难得进言。官文接旨后,才不再催左宗棠对簿,草草了结此案。此案刚发生之时,左宗棠曾写信给友人,陈述自己的委曲与悲苦之情:“弟性刚才拙,与世多忤,近为官相所中伤。幸所做之事容易明白,而当轴诸公尚有能知之谅之者,或可不预世网,然亦险矣!自念草野书生,毫无实用,连年因桑梓之故,为披发缨冠之举,忘其愚贱,一意孤行,又复过蒙优奖,名过其实,其遭此镑陷,固早在意见中。特欲借会试一游京师,脱离此席,非敢再希进取,以辱朝廷而羞当世之士也。”于是,左宗棠辞别骆秉章,于咸丰十年(1860)正月萬开长沙。
当时,曾国藩驻军宿松,胡林翼驻军英山,议欲分三路进攻安庆。左宗棠来营暂避锋芒,曾国藩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连日与他商谈。正在这时,四月初一日,特旨询问曾国藩说:“左宗棠熟悉湖南形势,战胜攻取,调度有方。目下贼氛甚炽,而湖南亦所必欲甘心,应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本地襄办团练等事,抑或调该侍郎军营,俾得尽其所长,以收得人之效?着曾国藩酌量处理。”曾国藩立即于四月十三日上奏说:“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当此需才孔亟之际,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简用藩臬等官,予以地方,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曾国藩与胡林翼在左宗棠极其潦倒,“四顾苍茫”的时候,向左宗棠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曾国藩一再保举下,左宗棠于(1862)二月即受命为浙江巡抚,并根据曾国藩的奏请,朝命左的部下蒋益澧为浙江布政使。曾国藩一方面请求辞掉自己节制浙江军务的谕令,一方面把左宗棠推到了浙江的最高位置上。他在奏稿中写道:“以臣遥制浙军,尚隔越于千里之外,不若以左宗棠专为浙省,其才实可独当一面。”曾国藩如此谦让,又如此真心实意地为清朝廷保举人才,心中哪有半点对左宗棠的嫌隙之意?
同治二年(1863)三月十八日,左宗棠被授命任闽浙总督,仍署浙江巡抚,从此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了。三年之中,左宗棠从被人诬告、走投无路的人,一跃而为封疆大吏,这样一日千里的仕途,固然出于他的才能与战功,而如此不断的报功保举,也只有曾国藩才能做到。所以,左宗棠在挽曾国藩的联中,深情地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时人及后世常爱谈曾、左交恶。其实二人虽有龃龉,内里却交情至深,正如左宗棠自己所说的“同心若金,攻错若石”。共同的事业——中兴清室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这也正是曾国藩“待人以诚恕”的最好例证。
做人和交友能够胸襟坦荡,虚怀若谷,既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也可以使自己像大海迎纳每一条河流那样,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倘若真能做到这一步,事业就不会没有成功的希望。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64gua02/zh/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