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帝王天象说,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三皇五帝时起,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对天文农时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帝王们为了更好地统治社会,也纷纷制定历法。伏羲氏发明了八卦历《周髀算经》,神农氏(炎帝)遍尝百草教民稼徜,他“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黄帝则“考室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佘”,制定了当时的《调历》;颛顒“裁时以象天”,依据日月星辰等天象,并同可以观察到的自然物候现象相结合,以正月朔日立春作为一岁之始,“天日作时,人日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帝喾也掌握了人间秩序和天时,因此史称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孔子所著《尚书丨尧典》中写道,尧王“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股仲春……日短,星虚,以正仲冬……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段话描述的就是以四组星体组合出现在黄昏正南方天空的现象来确定一年四季的方法,这四种天象表示的分别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
后人为了纪念尧帝的功德,在各地建立了尧庙,在《山西通志》六四卷中,记载“帝尧庙在尧城镇,旧传陶唐造历之所,故立庙”。相传4000年前,尧帝在山西清除建立国都,制定历法(即四时八节),乡人在尧帝当年住过的茅屋的原址上为其修庙,大殿内有帝尧及造历的四大有功之臣的塑像,今天庙宇尚存。尧典中文字的记载同民间庙宇相呼应。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尧帝敬授人时后,将帝位传给了舜,舜帝亲自躬耕历山,种植庄稼,据说今天那里的山上还留有犁沟。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中,舜又根据一年中动物、植物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物候历,所以舜帝耕种的那座山才被称为历山。历山在黄河以东,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物候变化也多以黄河中游的自地观测记录、研究天文现象。所以民间有“惟圣人知四时”的说法。认为惟有圣贤、先哲才有同天沟通的能力,能够领悟上天的旨意,不过事实上统治者观测天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阶级自身的统治,当然也包括“敬授人时”,这样就有了天象神圣的概念。由于当时的人们对天体的变化规律以及一些自然现象认识不足,所以产生了许多唯心的理论,导致许多错误的判断。当时的统治者也是很少能够把握自然规律的,不过他们可以借助天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就是今天,在这种科学已经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依然有人将一些对人不利的自然天象看作是不祥的象征。所以我们仍然有不要对自然继续进行探索,让科普教育在大众心中真正普及。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xj/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