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二十四节气 > 秋分 >

秋分时民间风俗

2014-03-20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秋分

秋分时民间风俗

民间在秋分时节有扫墓祭袓的习俗,被称做“秋祭”。是日,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往往队伍能达几百乃至上千人,规模很大。扫祭开基袓和远袓坟墓。之后分房扫祭各房袓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很多客家地区秋季祭袓扫墓,要从秋分或更早一些时期开始,最晚清明扫完。相传清明后墓门被关上,袓竖蛋春分有竖蛋活动,同样秋分时节依然盛行。这项民俗不仅在国内普遍,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秋分时节都会有这样的活动。

秋分,是抢收和播种的好时节,因而人们对此节气有许多忌讳。在江淮地区,忌秋分之日天晴,民谚有“秋分天晴必久旱”,当地人认为,秋分之日不下雨,会有旱情发生。而在我国华此平原,秋分时节忌讳刮东风,有“秋分东风来年旱”的说法。若秋分日刮东风,来年天气会干旱,影响农业生产,甚至有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的后果。

秋分前后农历节日--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历法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每逢八月十五人们仰望夜空,看到较之其他月份的更圆、更皎洁的圆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他乡的游子,也以此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因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中秋”最早记载于《周礼》,其意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丨太宗记》里面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自古关于中秋节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其一,与农业生产相关。“秋”字的含义是:“庄稼成熟日秋。”农历八月,各种农作物逐渐成熟,农民们为表达因丰收喜悦的心情,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进行庆祝。因为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

其二,《礼记》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因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有祭月、拜月的活动。后来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渐渐传到民间。形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人民,获得王母娘娘所赐两颗仙丹。如若服一颗就会长生不老,两颗就会即刻升仙。后羿大喜,想与自己的爱妻一一美丽善良的構娥---同服用。
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让她先珍藏起来,以择霞辰吉日,沐浴更衣再一同服用。然而此事,被后羿的手下蓬蒙所知,趁一日后羿不在家,就持剑闯入女眷居所,逼嫦娥把仙丹拿出来,嫦娥自知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趁其不备,把仙丹全部吞入腹中。嫦娥吞下仙丹,身子马上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空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后羿回来不见爱妻,得知因果,伤心欲绝的他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朦胧中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弈思妻心切,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霞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并逐渐演化出众多中秋习俗。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玩花灯

南方在中秋这日必玩花灯。花灯包括各种各式的彩灯,如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及鸟兽花树灯。广西南宁除了用竹纸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橘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袖子掏空,画出图案,穿上绳子,在里面点上蜡烛就可以了。南瓜灯、橘子灯也是将瓤掏出后制作而成的。这些灯外表朴素而制作简易,很受欢迎。而在广州、香港的小孩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子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杆中,再竖到高杆上,高挂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喜添美景。

舞火龙

在香港铜锣湾大坑地区从农历八月十四晚开始,一连三晚都要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
夜,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中欢腾起舞,热闹喧天。

团圆萝

陕西长安一带,中秋节家家要做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夹着芝麻。上层用大老碗拓一个圆圈,象征月亮。圆圈中央刻上一块“石头”,一只顽皮的“小猴子”站在“石头”上吃“蟠桃”。在月亮周围用顶针、大针扎出各种花形,然后放在锅里烙热。吃时切成许多尖牙的形状,给全家每人分一牙,如果有人短期外出,可以留下;姑娘如已出嫁,要派人送去。

兔儿爷

兔儿爷流行于此京、天津地区,又称“彩兔”。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中说:“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拎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冑而带蠢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佘。”民间取月中蟾蜍玉兔祭拜,以祈中秋顺遂吉祥。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中秋前后,街上许多摊贩都会售卖兔儿爷。居民争相购买,放在屋内,或供奉在祭月几案上。

吃月饼

自古人们把月饼当做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传说起源于唐初。唐高袓李渊与群臣欢度中秋节时,兴高釆烈地手持吐番商人所献的装饰华美的圆饼,指着天上明亮的圆月,高声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随即把圆饼分给群臣,同庆欢乐。

唐代称月饼为圆饼,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与吴自牧《梦粱录》中曾出现过月饼的记载。当时八月十五吃月饼极为普遍,有高超的制作月饼的技术。清代月饼的品种、质量都有新的发展,馅好、味鲜、形美,饼面上印有“嫦娥奔月”、“三潭印月”以及福、禄、寿、喜图案。现在全国各地因地区不同和用料、调味、形状的差别,形成不同风格的品种。主要品种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滇式多种。其馅更是种类繁多,甜、咸、荤、素各有特点,色香味倶佳。
烧塔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烧瓦子灯就是烧塔。塔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做底,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节晚上便点燃木、竹、谷壳燃料,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风俗迥异,中秋节的过法也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树中秋、请月姑、祭月神、偷月亮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庆祝活动,使得中秋节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文化内涵的节庆之―。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qiufen/6802.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秋分诗词与民间谚语赏析
秋分养生保健须知
秋分——昼夜等长的节气
秋分概述,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