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夏收夏种繁忙的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太阳到达黄经75。时是芒种。芒种是代表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注释。
芒种的气候学定义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公历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芒种的解释:“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其含义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非常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是这个忙碌的时节最好的诠释。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宝即由此而来。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此节气中,螳螂于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因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代表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典型的表现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全国各地都是一种农忙的景象。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此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因此,“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时农业安排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此时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忙夏收,是因为麦已成熟,若遇连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及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忙夏种,是因为夏大豆、夏玉米等夏种作物的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前收获,必须提早播种栽插,才能取得较高产量。
忙夏管,是因为“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渐高,棉花、春玉米等春种的庄稼已进入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仅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害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在此时进入黄梅季节。梅雨天的普遍特征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1/3(个别年份为1/2〉都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6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茂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过后,冷空气强度减弱此退,南方暖空气相应此进,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此时此方的冷空气仍有较强劲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对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绵绵的天气。相峙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终会打败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终结,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江淮流域在这时正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非常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晚,作物就会干旱。因此,梅雨期时间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这一时期的雨量,都直接关联到旱涝情况,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mangzhong/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