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到立秋说明炎热的夏季结束,已经转到了秋季。但是气温不会瞬间降下来,它有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有谚语形容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就是说一到立秋,就将要不如凉爽的秋季了。秋天的到来虽说给人们带来了凉爽的气氛,但是另一种气氛同时也向我们袭来,那就是秋季素有的肃杀之气。
立秋在每年的八月八日或九日,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立秋这一天不可能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佘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但是这时的气温已经不像是夏季的气温,立秋之后清晨和晚间空气已经十分凉爽,只是中午的气温仍然会很高。
立秋之后也有明显的特征来表明三候。初候的天起已经凉爽,因为这个时节不再而在刮炎热的夏天时常刮偏南风,而开始刮偏此风,凉风吹来,清爽宜人,所以有“初候凉风至”之说。“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在庄稼及室外器物上凝洁成
了一颗露珠,于是人们习惯上把它说成是霜降。三候时,树上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人们就把三候说成“寒蝉鸣”。三候的说法并不能完全说明立秋的天气状况,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立秋在三伏天的末尾阶段,虽然早晚有些凉风,可中午时分的气温仍然很高,这时的降雨量也减少了,地表温度有时甚至可超过头伏和二伏,所以人们还习惯把这时叫做“秋老虎”。
立秋节至,由于太阳位置的偏移,农作物这时也到了收获的时候。这个时候对农民朋友来说是很重要。如果这时下雨天较多,那么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就会丰收,农谚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果,处暑桃”,“立秋有雨,秋收有喜”。在立秋还有很多的忌讳,比如农谚中就说:“雷打秋,冬半收”,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丟”,“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此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此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可见立秋日的天气情况是农民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liqiu/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