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宇宙全息生物钟及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宇宙全息生物钟
节气是表示一年四季的天气、气候、物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的阶段性全息标志。是中国人两千多年前发现的地球生物的宇宙全息生物钟。
中国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季,每个月季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为了方便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合十二月季的节气和中气而成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依次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劳动人民编了这样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发祥极为久远。据《易•系辞》记载,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则河图,洛书而画卦。而河图、洛书中已明确提出四时四方、八卦、九宫概念,内涵二至、二分及八节等内容。
全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0年左右的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一书中。其名称、顺序与现今通用的基本一致。《淮南子•天文训》是这样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十五曰为一节,以生二十四变,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则惊蛰;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加十五日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加十五日指已则小满;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加十五日指丙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加十五日而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加十五U指辛则寒露;加十五日指戊则霜降;加十五日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十一月曰冬至”。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ge/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