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运势 算命婚姻 姻缘算命 事业预测 职业规划 财运预测 合婚算命
您的位置:国易堂 > 周易开运 > 易与人生 > 职业规划 >

宇宙起源之道:易道的规律

2015-10-30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职业规划

  宇宙起源之道:易道的规律

  一是宇宙起源之道。中国的占人早在几千年之前,对于宇宙的起源已经思考到相当深刻的程度,认为宇宙起源于无色无味无声无形的道。《周易》之《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有了道,才产生了太极,太极又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八卦又生万物。这种极度抽象的概念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对宇宙起源的朴素唯物主义解释。《系辞》又曰:“夫《易》者,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以西晋时期产生的《帝王世纪》中的一段话解释宇宙起源,则更加详尽而具体,“天地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始,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为象。惟虚惟无,盖道之根。道根既建,由无生有。太素质始萌,萌而未兆,谓之庞洪,盖道之幹。既育万物成体,于是刚柔始分,清浊始立。天成于外而体阳,故岡以动,盖道之实。质形已具,谓之太极”。当然这种解释可能并非完全出自《易经》初始本义,囊括了春秋战国乃至汉魏学者的后期衍生性阐释与挖掘,但这确实是在《易经》的思维体系启示下的更加穷尽极致的思考认识,是对源自于朴素自然的《易经》的反向理性升华。

  二是由简而繁的衍生之道。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曾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来阐释这个过程。卦象符号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阴阳两种符号组合衍生出了八个单卦,八个单卦两两组合出来六十四卦,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结构也复杂了。照此规律,还可以无限衍生下去。这与古生物学已经证明的生物演化规律是一致的,生物产生自有机物,而后形成单细胞生物,洱进化成微生物,再进化成更加多样化的复杂生物。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化合物,化合物组成更复杂的物质。宇宙万物莫不如此,遵循着一条由简单到复杂的生化规律。

  三是阴阳交汇之道。阴与阳是宇宙初始就形成的、普遍存在的两种物质或能量,但两者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平行隔绝的,更不是静态的,而是交汇运动的。这种交汇运动才产生万物,这是天地万物起源最本原的动力机制和物质来源。例如基因遗传,由来自父系的基因和来自母系的基因.混合交汇,才创造出下一代的新基因组合。阴和阳的交替运动催生和主宰了生物的生衰储孕。

  四是阴阳消长之道。阴阳平衡是一种极端情况,所以阴阳静态平衡是十分难以达到的状态,阴阳的平衡是在运动中实现的,阴阳平衡的状态一般较为短暂。大多情况下,阴阳平衡的运动不是以阴阳等量存在为主要形式的,而是以此消彼长的互动形式存在的,这种互动是靠一种可控的平衡机制来约束阴阳双方,在相对可控的局面之下达到平衡性互动。阴阳的此消彼长是推动阴阳运动的原动力之一,也是不断创造和实现新平衡的长效机制。例如,阴气和阳气的消长变换,才创造出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气候,为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成了基础条件。人体内的阴阳之气的消长促进了人体生理发育的进程,由婴儿成长为靑少年,再成长为青壮年,进而衰弱为老年,这个进程主要是以阴阳之气的消长互动而控制。

  五是万物生发之道。易卦系统中卦与卦之间的关系、爻与爻之间的关系,都蕴含着事物从发生、发展到强盛,再到衰败的普遍规律性历程。这个历程是普遍存在的,这个历程不是单一线性的,这个历程是具有周期性更生特征的。在这个周而复始的历程交换中,事物完成发展运动和新老交替的全生命形态。如《乾卦》,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到或跃于渊,到飞龙在天,到亢龙有悔,描述了事物完整的发展过程。

  六是对立统一之道。阴和阳的属性是对立相反的,但是阴和阳又是互相吸引的而不是互斥的。阴和阳是并立的,但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是彼此包容的。阴和阳是两种物质,但却又和谐共处于太极这个统一体之内,共同构成太极的全部。这告诉我们观察和认识宇宙既要有局部观,也要有整体观;既要有分立观,也要有统一观。

  七是周期流行之道。从伏羲八卦和古六十四卦圆图,都能看出阴阳流行运动的趋势和规律,既有明确的方向性,也有阴阳成分消长的数量变化,这是一个立体的运动过程。同时,这个运动过程又是周期性的。虽然每个周期都是新的,但每个周期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春夏秋冬,旦午昏夜,凉寒冷暖。星系运动如此,化学元素的周期律也是如此,原子核内的电子运动也是如此,潮汐季风也是如此,能量波的运动也是如此。

  八是阴阳转化之道。阴和阳是两种物质,但是阴并非永远是阴,阳并非永远是阳,二者并非一成不变。既非性质一成不变,也非数童一成不变。伴随条件的变化,阴可以转化成阳,阳可以转化成阴。阴阳的相互转化为事物的创造与多样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阴阳的互相转化需要内部和外部条件,只有达到一定条件,阴阳才会发生性质或数量的转化。这种转化过程一般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

  九是物极必反之道。物极必反是《易经》中阐述比较多的一个宇宙本原性道理。这个“反”,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反面的意思,另一层含义是返回的意思。所谓“亢龙有悔”是指亊物发展到极端可能会走向反面。所谓“无往不复,无陂不平”,是指事物具有回归性。

  十是辩证和博弈之道。事物有两面性,事物有对立面,承物有可逆性,这是其中的奥妙。《周易》最大的价值贡献就在于揭示了辩证和博弈之道。在六十四卦中找出了三十二对卦组,这些卦组在符号形式上表现为“非覆即变”,在卦义上表现为辩证关系或者互逆的博弈关系。为我们从对立面上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完整的参照系。

  十一是分类品形之道。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说的就是当事物丰富多样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分类分形。同一类别之中的事物,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乃至具有相同相似的形式。如,《乾卦》、《兑卦》、《离卦》、《震卦》都是从太阳衍生出来的,都具有阳性,都处于伏羲八卦图的左边。

  十二是韵律与节奏之道。六十四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韵律性。在六十四卦方图中,每一阶梯上分布八个卦,八个卦之间的阴阳爻组分呈现韵律性,八阶之间也呈现韵律性。古六十四卦的次序演变也呈现出明显的节奏感。古人在《易经》所蕴含的道理中发明了音阶,定出了音律。也据此创制了很多以八为数摄单元的分组规范或模型,如八仙桌、八角楼、八阵图、八孔笛。

  十三是无限无尽之道。宇宙无穷无尽,无始无终。《易经》所构造的符号体系和易理体系也是无限无尽。易之道强调生生不息,永无枯竭,任何一个卦爻都是起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生发。对于任何一个卦义,《易经》从来没有将其意义限定死,而是在做有限的阐释的同时,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即使遇到凶卦、死卦,也从不做出绝对的定论,而是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应对和相处。在承认个体有限性的同时,更客观地强调宇宙运动的无限性。故《周易》在《既济卦》之后又以《未济卦》结尾。这对塑造中国人的天命观至关重要,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中国人在身体保健和精神修养方面强调修永生,强调闻过则喜,强调立即改正,而不求来世、不求救赎。求来世是外来佛教的思想,求救赎是外来基督教的思想。

  十四是变化之道。宇宙万物的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世上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易经》的核心易理就是借助阴阳阐述万物之变。告诉人们平和地对待变化,无论这些变化是意料之中的,还是意料之外的;无论这些变化是好的,还是坏的。变化乃是自然法则,不可违背,不应违背,无法违背。变化是常态,变化是宇宙进化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没有变化,宇宙将不复存在。《易经》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明白变化乃常理,更可贵的是教授人们可行的方法来观察变化、预测变化、应对变化,以趋利避害。这是《易经》的核心功能之一。

  十五是恒久之道。天地有恒。恒乃恒久,是可持续的意思,并非静止凝固的意思。《易经》通过仰观俯察归纳出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之中的恒久之道,目的是启示人们掌握和遵循。日月之行乃恒理,生发荣枯乃恒理,异性为朋同性相敌乃恒理,革故鼎新乃恒理,季节交替乃恒理。

  十六是度之道。要把握一定的度,这个度在《易经》的多数情况下,认为“得中"为佳。中,并非中间中心的中而是两个极端之间合适的某点或某个区域。得中,则可以保持主动权,避免走向极端而有悔。“得中”就可以维持亊物的活力,可以为在有限中求无限留有足够的余地。所以,孔子对“得中”的思想尤其重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grs/zy/965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