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易学首先面临一个对《易经》性质的认识问题。通过对《
周易》史前学和《易经》成书过程分析,可以看出《易经》的形成,一方面是筮法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是周人神道设教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周人有意识地总结其人生智慧与历史经验的结晶。就筮法的因素看,《易经》的价值在于一套卦爻符号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象”与“数”的观念,在《易经》形成之后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孜孜不倦于易学象数的探讨、诠释与重新构建,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易象数学史。就思想的角度看,《易经》是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天命思想转变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易经》本身记录着周人对诸多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认识,记录着周人判断事情吉凶的方式方法,反映了周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种种认识。所以,对于《易经》思想的认识,一方面要放到商周之际的特定的政治、思想的背景中去,通过与《尚书》《诗经》等同时代文献的比较考察来获得;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易经》本身,即通过对卦爻辞的思想分析来获得。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易传》、西汉末期出现的《易纬》,无不是沿着这个思路来分析的。如《系辞》首先肯定了文王与《易》的关系,认为《易经》的出现,是文王处在忧患意识下的产物,并指出文王之德,着重体现在九个卦中。《易纬•乾凿度》则说:“垂皇策者牺,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①着重指出了文王演《易》的贡献,乃是从修德的角度来推阐《易》.道。对于《易经》作筮法与思想两方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本质作出辩证的认识与判断。出于周人神道设教的需要,《易经》在形式上无疑披着一件迷信与巫术的外衣,但是,《易经》卦爻辞中所跃动的德性意识,又在很大程度上闪耀着周人理性与人文主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