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门 周易典籍 周易问答
您的位置:国易堂 > 周易 > 周易基础 > 周易入门 >

周易学的发展: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大流派

2022-07-06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周易入门
周易学的发展: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大流派
 
纵观中国千百年来易学发展史,就学派而言,大体可分为象数易学与义理易学两大流派。简单说来,“象数”是指《周易》六 十四卦卦象及三百八十四爻爻象和体现卦爻象的数字,象数易学 的特点是,旨在探索卦爻象与卦爻辞乃至于《易传》之间的种种 内在联系,认为《周易》经文字字句句,无一虚设,皆出于卦爻 象。这一易学特征具体体现在对《周易》的解说方面,则表现为 侧重于或过多地解释《周易》经文在卦爻象上的依据。“义理”是 指《周易》中所蕴含的各种自然及人事哲理,义理派易学的特点 是,旨在揭示与阐发《周易》中所蕴含的各种哲理。体现在对 《周易》的解说方面,则表现为重在阐明《周易》之微言大义,而 很少或几乎不问津于经文与卦爻象之间的种种联系。因此说,象 数派易学与义理派易学在解《易》宗旨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 大的区别。
 
就象数易学而言,在历史上不同的发展时期,其兴衰及其表 现的形式与特征,又有所不同。概括说涞,整个两汉时斯,是中 国历史上象数易学创立及最为兴盛的时代。在汉代,经学占有绝 对的统治地位,而《周易》又为众经之首,故汉代治《易》者甚 多。汉代易学的显著特征,是极为重视象数,象数易学在这一时 期得到广泛而空前的发展。两汉时期虽然皆重象数,但具体说来, 西汉与东汉又有所区别。以孟喜、焦延寿及京房为突出代表的西汉象数易学,将《周易》卦爻象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等结合起来,创立了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的卦气说。由于西汉是“天 人感应”神学唯心主义极为盛行的时代,因此,这一时期的易学 大多服务于占筮及其对阴阳灾异的解说,故人们常常称西汉为卜 筮派象数易学。东汉尤其是中叶以后,人们注重对《周易》经文 的注释,代表人物为马融、郑玄、荀爽及虞翻等。东汉易学家虽 很少言及占筮及阴阳灾异,但在对《周易》的注释过程中,也程 度不同地吸取了西汉易学的卦气说。人们常常称本汉易学为注经 派象数易学。
 
两汉象数易学,至虞翻时发展到了顶峰。由于象数昜学的极 度泛滥及其自身的种种局限性,从而导致了魏王弼尽扫象数、专 阐义理的易学革命,至南北朝时,南朝颠尊王弼易学,北朝虽亦 崇郑玄易学,但两汉象数易学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处于衰落的状 态。及至唐代,孔颖达奉诏撰定《五经正义》,于《周易》则专取 王弼《易注》,郑玄易学也随之而消失,两汉象数易学则彻底走向 衰亡。宋代易学与两汉易学相比较,从整体上看,则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即两汉重释象数,宋代重阐义理。尽管这一时期个别易 学家如朱震等,也曾抨击王弼义理派易学,企图恢复汉代象数易 学,但毕竟因势寡力弱而难成气候。至于刘牧、邵雍等人所倡导 的“图书之学”,虽然可视为象数易学,但其毕竟与两汉象数易学 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易学的发展来看,汉代象数易学的真正复兴 是在清代,清代汉学兴起,于《周易》则颇为推崇汉儒象数易学, 其代表人物为惠栋、张惠言等。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zyrm/96306.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周易》认为人生节律是客观存在的
环境与择业策划
用《周易》占卜的方式判断处境
根据身体素质选择与规划职业生涯
周易理论:要认清自己的身体素质
名人性格与其人生事业成败实例通鉴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