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命理学的今法模型已逐渐取代古法模型,成为禄命术的主流。这一时期,命理学的古法模型与今法模型仍处于交替状态。其代表作是《三命通会》。
《三命通会》为明代万民英(1521—1603)所著,与《渊海子平》处于同一时期。该书在子平命理学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在内。纪晓岚在《三命通会•提要》写道:自明以来二百余年,谈星命者皆以此书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中间所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盖后来坊刻所扰入,亦已非原本之旧。特以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录之吉凶,皆能采振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所恒用。《三命通会•提要》指出:《三命通会》阐发子平之遗法,不但术家采用其说,在民间甚至是家家都有。《三命通会》在当时之影响力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虽然都是同时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禄命书。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三命通会》融合了命理学的古法模型与今法模型,其理论特点与《李虚中命书》、《五行精纪》这些古法模型作品基本一致.•先详论六十甲子纳音、次论神煞和格局,之后才论“子平术”中的十神。而《渊海子平》则主要自始至终贯彻了今法模型的理论特色:不论纳音五行,只论正五行,以十神格局为重,很少论神煞。在明清时期,古法模型没有完全退出禄命术。纪晓岚将《三命通会》收入《四库全书》,却不收录同时代的《渊海子平》,这足以说明直到清代禄命术仍裊古法、今法模型共用。
《渊海子平》与《三命通会》两本命理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命理学体系的成熟,在此之后的命理学基本都是运用并发挥其学说。自《三命通会》问世后,阐述命理学古法模型的禄命书就不多见了。越来越多的儒士、术士开始著书立说,完善和发扬《渊海子平》中的今法模型。其代表作品包括明代张楠的《神峰通考》、清代任铁樵的《滴天髓》、清代沈孝瞻著的《子平真诠》、清代陈素庵著的《命理约言》。
《神峰通考》、《滴天髓》、《子平真诠》、《命理约言》都是今法模型的经典作品,书中专论“子平术”,很少论及古法模型中的六十甲子纳音、神煞等。自清代之后,命理学的古法模型日益式微,主要存在于民间、江湖算命术中,而命理学的今法模型——子平术成为了主流,直至今天。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smth/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