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字文 弟子规 百家姓 三字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蒙学 > 弟子规 >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2014-08-0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弟子规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注释】

  ①趋:快走。

  ②迟:慢。

  ③对:回答。

  ④移:移动。

  ⑤诸:众。

  【评解】

  在与长辈相处时,晩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谈吐,在长辈问话时,要彬彬有礼,温和地目视长辈,并一一回答长辈的问题,不要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答非所问。若长辈离开要主动幵门并送长辈出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对待所 有的长辈都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叔伯一样尊敬;对待别人的兄弟姐妹 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妹一样,去关心、去照顾、去爱护。每个人都能以这份真心、真情去对待他人,这个社会便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天堂。

  此外能时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光明、喜悦和快乐,也会因此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国学小百科】

  古代礼仪的发展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 礼、军礼和嘉礼。作为人类祖先的圣贤唐尧、虞舜、夏禹都是讲究礼 仪的典范。传说尧年轻的时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辈之间,礼让三 分。尧每次把打回的猎物平分给众人,自己拿最少的一份。有时还把 那最少的一份猎物再分送给年迈体弱的老者。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所以大家都推选他为首领。虞舜讲究礼仪也是历代的楷模。

  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国家1000余 年的总结、推广.曰趋完善。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 主,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还在 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把我国古代礼仪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千里,从鲁国到西歧向老 子(李耳)学礼。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 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朝廷设罝掌菅天下礼仪的官方机构。

  古代礼仪学著述•在汉代有《周礼》、《仪礼》,西汉人戴圣编纂 了《礼记》,尔后又先后出现了《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 正义》、《礼说》、《礼记集解》等数以千卷的礼学著作,成为中国历 史文化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举案齐眉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陝西咸阳西北) 人。他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 习。结束了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一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殃及周围的人家。梁鸿 就一家家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 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工来外偿。"那 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 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 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了他们 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 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 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像梁伯鸾一 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聘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地准备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 的。哪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 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蜇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 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 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梁鸿答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 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 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说广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只是想验证一 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了劳作的服装与用 品。"说完,便将头发挽成髮,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 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去,对妻子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 他为妻子取名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耀。

  后来他彳门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幵了齐鲁,到了 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 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 敬,低头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得跟眉毛齐平,举案齐 眉,请梁鸿进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 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一定不凡。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 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海神妈祖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 ( 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传说她从出生到满月都不啼不哭,所 以取名叫"默娘"。

  林默小时候非常聪颖,八岁时M从墊师 训读,悉解文意.十余岁,喜静焚香,颂经 礼佛〃。林默秉性聪颖,善观天象,救人济 世,治病救人,拯救海难,是福建莆田湄州 岛的一位传奇式人物。

  相传有一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 省深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求停雨,但祈求毫无效果。

  当地请求林默解害,林默说:"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 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 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林默,地方官于是向朝廷为林默请功并获准得到褒奖。

  还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林默有解难的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林默,林默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九节菖莆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

  林默的父亲、哥哥都是船夫。有一次出海,父亲、哥哥的船遇到了海难,虽然经过林默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而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经常冒着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

  有一次,乡亲们要出海,由于林默会观天象,就告诉他们海上有 大风不便出海。可是,乡亲们为了养家®口 .坚持要出海。林默无 奈,便告诉他们•如果真发生了海难,你们一定要看哪里有亮光.就 往哪里行驶。当天,真的发生了海难,狂风大作,风起云涌,所有的航标全部失灵。这时•林默为了解救乡亲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的 房子点着了,熊熊大火将海面照得通亮。由于她的慈悲和大爱,乡亲们看到光亮后都得救了。

  甶于操劳过度,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仅28 岁的林默在湄州岛过早去世了,传说林默"羽化升天〃 了。为了纪念林默,人们在莆田湄州湾的湄州岛上修建了一座雄伟辉煌的庙宇湄州妈祖庙。

  如今妈祖已成为中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很多地方的人们特别是渔民、船民、舟商、华侨所敬仰和崇拜的偶像。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916.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