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字文 弟子规 百家姓 三字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蒙学 > 弟子规 >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须 教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2014-07-28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弟子规

  对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迟缓;对父母交代的事情,应该马上动身去做,不要拖延。对待父母的教诲,要认认真真地听;对 待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

  【注释】

  ①呼:呼唤。

  ②应:回答。

  ③勿:不要。

  ④懒:拖延。

  ⑤教:教诲。

  ⑥1责:责备。

  ⑦承:接受。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教育了我们为人在世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么尽我们一生去报答、尊敬父母就是一种知恩图报的必然行为。

  如今,原文中所说的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的是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 玩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父母过于疼爱自己的孩子,于是喜欢迁就孩子,结 果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

  今天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古人的规矩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 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吃饭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请父母先吃,为父母盛饭;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请父母休息; 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些让他们高兴的事; 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不向父母提过高 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国几千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教育中包括对孩子坏行为或不好的行为的责备。叱责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但有些父 母在训诫孩子时,常常等不及孩子申辩•就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 你还嘴硬你竟敢用这种态度跟妈妈讲话明知道自己错了, 你还敢狡辩这种粗暴的叱责并不是妥当的教育方法,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

  此外,时间长了,孩子便会产生委屈沮丧的心情:反正自己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干脆就不听父母讲话,你骂你的,他做他的,一句也听不进去,更不会有什么反悔。所以厉声责骂•是管教孩子最笨拙的方法。

  【国学小百科】

  古人的名、字、号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氐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 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

  古人的"名"、"字"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 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是在家中排行第二 ;孟姜女就是 姜姓的长女。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 他们同辈堂兄弟颜真卿也用"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 共用偏旁"车〃,表同辈。除了"名"、"字",有的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 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寅号六如居士等,都是后人熟知的。

  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 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 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 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 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 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 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权贵的蔑视。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 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幌子。

  另外还有"绰号〃绰号〃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 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羧 (音g& •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羧大夫";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中刀"(成语"笑里藏刀"的起源),又号为"人猫";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 干别的事,因此被号为"三旨相公"。

  三国时,吴国江夏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孟宗年纪很小的时候,就 没有了父亲,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并经常教育孟宗動学苦读。

  在母亲的替促下,孟宗终于学有所成。孟宗将母亲对他的点滴教诲都牢记在心,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年,母亲重病在床,饭食难以下咽,非常想吃鲜笋煮葵。此时正是冬至,天寒地冻,去哪里找鲜嫩 的竹笋啊?孟宗想到母亲为自己操劳一生,如今病重在床,想吃鲜等 煮羹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怎能对得起母亲的深恩。

  无计可施的孟宗,跑到竹林里,双手抱着毛竹,不禁悲从中来,竟放声大哭起来。没想到他的这份孝心,竟感动了天地,

  大地开裂•尖尖地露出几枝笋出来,还带 着露珠。孟宗高兴地把竹笋拿回家,做了笋葵,给母亲吃。母亲吃完.病竟然神奇般地随之好转,大家都说这是孟宗的至孝感动了上天。

  后人有诗赞扬孟宗的孝行:"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如今我们孝敬父母,也要效仿古人,不只供给吃穿,更重要的是 要让父母感到快乐。除了感到快乐以外,还更要体察父母的心思。父母想要的、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獯到的,为人子女都要善加观察,尽星加以满足,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

  孟宗哭竹

  鹿乳奉亲

  【相关链接】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贤人,他对父母非常孝顺,孝名远近 传闻。后来郯子的父母因年老而双目失明,郯子请了医生给父母病。医生说需要鹿乳治疗,内服外洗,并叮嘱说,要抓紧时间医治,

  办7郯子向猎人说明装鹿的缘由和苦衷。猎人听后非常感动,于是

  否则真有双目失明的危险。

  郯子家里穷,买不起鹿奶。郯子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苦思冥想弄 到鹿乳的办法。突然他眼睛一亮,何不自己化装成鹿,去接近鹿群 呢?于是他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扮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 鹿群中取鹿乳。

  人装鹿不能直立行走,全靠在地上爬,还得跑还得叫,那滋味真 不好受_!两天下来.郯子手磨烂了,脚肿胀了•口干舌燥,头晕眼 花。但他为了治好父母的眼睛,还是支撑着,有几次遇到了鹿群从他 身边经过,他摇头摆尾,嗷嗷啼叫•迎上前去,跟鹿群接近•鹿群近 前一看,便扬起四蹄狂奔而逃。

  多少天过去了,郯子还是没有弄到鹿乳。这一天他早早进了深山 老林。他趴在地上•从早晟到中午,从中午到傍晚•也没见着鹿的影 子。

  这时有个猎人举箭要射杀郯子,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站起来,猎人 吓坏了,说?你不想活了?你这样披着鹿皮,被猎人的箭射死怎么

  对郯子说彡不就是鹿乳吗?你找我啊「

  猎人告诉郯子,他头年打猎猎得一头母鹿,那乳汁可多呢!接着 猎人把郯子带回家,给郯子装满一桶鹿乳。郯子千恩万谢,一部分给 父母饮用,一部分给父母外用洗眼。几天以后,他父母的眼病果然好 了,而且眼睛比原先更明亮了。郯子非常高兴,总算尽了自己的孝 心。

  郯子后来做了郯国的国君,他几次亲自到猎人家中道谢。猎人 说:"用不着谢,您只需把国家治理好就行了。"此后,郯子牢记猎 人的话,精心治理郯国,安抚百姓,提倡孝道,使小小的郯国非常富 裕,孔子年轻的时候还曾拜郯子为师。

  郯子死后,历代帝王都把他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后人还 建了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881.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