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 千字文 弟子规 百家姓 三字经
您的位置:国易堂 > 蒙学 > 弟子规 >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2014-07-28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弟子规

  【译文】

  父母犯错,要心平气和,柔声细语,态度诚恳劝勉让他们改正。

  父母不听劝导,要耐心等待时机,如父母情纟s好转或高兴的时 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执意不听,甚至生气,此时子女虽难过得 痛哭流涕,也还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遛遇到责打,也要毫无怨言,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锗。

  【注释】

  ①过:过失。

  ③色:神情声色。

  ④入:接受。

  ⑤悦:高兴,愉快。

  ⑥怨:责怪。

  【评解】

  "亲有过"这个"亲”字不光指父母双亲,也包括所有的亲人、朋友,若他们有过失,我们也要去规劝。规劝时要用真诚的心,把握 好时机,并注意态度、方法、方式,同时还要有耐性。在劝诫对方时千万不要用生硬的口气和强加于人的蛮横态度,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劝诫人的时候,首先要以尊重对方为基础,选择在对方心情好 时,而且尽星要避幵人多的场合,要注意言语适度,不然会有伤对方 颜面•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尤其是对长辈劝诫的时候,要和颜悦色,用婉转的言语给他们建议,不能义正词严,脸色凝重,否则会很难让长辈接受。

  如果父母长辈不能接受•我们可以委婉地再劝课。如果劝谏三次之后,这个时候可能会觉得很难过,甚至于伤心落泪。

  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李世民劝父的故事。在隋唐之际天下大乱,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带着军队南征北讨。有一次,李渊要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考虑到这样做很危险,因为可能后面有 埋伏,前面不但不能得到胜利,可能后面又被围剿,这是非常不利 的。李世民就一直劝他的父亲不可以这样做,接连劝了三次•李渊都 不采纳。第二天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这个时候,李渊突然听到帐外有人放声大哭•他很是奇怪,李渊出帐一看,原来是他的儿子李世 民。李渊就问李世民出了什么事,李世民这个时候就对他父亲做最后一次劝解,说他为什么哭泣的原因。他希望能阻止父亲的这一项军事行动,但是父亲不能采纳,他非常伤心,非常难过。李渊一看如此情 景,罨到儿子坚持劝诫他,便听了儿子的劝告,改变了行军计划,这才使军队不至于造成危难。

  再三劝谏之后,父母长辈可能会恼羞成怒,或者他不愿意听到我们这样劝他,即使被打了,也不应该有所怨恨•但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变通。曾子的父亲有一次觉得他有过失,于是就拿手杖打他,结果可能用力大一些,就把曾子打昏过去了。孔子就批评曾子说:万 一你被父亲打死了,不是害了父亲背负杀人的罪名吗?所以也应该注 意被打的时候,要衡量当时的情景,应该躲避的时候,也要赶快躲 避。

  【国学小百科】

  古代的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 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课官言课系统。御史又称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员,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 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课诤封驳,审核诏令贲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 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6个阶段:

  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 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 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作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还没建立。

  2.秦汉时期的形成阶段。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 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南朝建立了专门负责规谏的集——书省。

  4.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 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课并立局面。

  5.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设立课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至元朝•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 (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6.明清时期的严密阶段。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技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替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清朝还以皇帝的名 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这时期,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已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体内容,它表现出了如下一些特点:

  1.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在专制制度下,最高监察权归于皇帝, 整个监察过程,从纠参到议复,从核实到复劾都必须请旨进行,最后由皇帝裁决。监察效果有赖于皇帝的贤明,监察官有赖于皇帝的保护。

  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自魏晋御史台脱离少府后,中央监察主体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组成独立的监察机关。地方监察机构和监察机关一般也不隶属于地方衙门。这种监察体制有利于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排除同级或上级行政长官的干扰。

  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监察官的遴选。即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监察官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 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4.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中国封建统治者根据实绩对监察官进行考核,并采取了一些定星化的方法,这样就可促使监察官

  5.允许风闻言事。监察官可以风闻言事,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非常有益的一项规定。它可以使监察官大胆广泛地行使监察权.以利于提高监察效率,加强君主对群臣的控制。

  【相关链接】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战国时代的齐国人,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7他的妻子说:"您漯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 呀「城北的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 "徐公哪里比得上您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 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7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 亮;再照着镜子翟自己,更觉得相差甚远。

  邹忌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漯亮。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 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非常厉害。"

  齐威王说-是这样「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锗,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 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口和院子里像个闹 市;几个月后,偶尔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征服了别国。"

  黄泉相见

  周朝有个君主叫郑庄公,他与弟弟发生了冲突。因为他的母亲对 他的弟弟比较宠爱,甚至于支持弟弟,并帮着弟弟跟他作对,所以郑 庄公对他母亲非常生气,在气头之下就讲了一句话:"我跟我母亲不到黄泉不相见。”郑庄公这句话一讲完,就很后悔,因为收不回来了。他是一国之君,一言九鼎,说话要算话,结果后来真的都不再跟 他母亲相见了。

  郑庄公这样的情况,被他的一个孝子大臣叫颖考叔的看在眼里。 颖考叔考虑到如果一国的国君都不孝母亲,那全国的风气很有可能变坏,所以他觉得有必要进行劝课。

  这一天,颖考叔拿着礼物送给郑庄公。按照当时的礼仪,臣子只 要送国君东西,国君一定要回礼,一定要请他吃饭。

  吃饭时,颖考叔就坐在那里把很多很好的食物都放到另外一边去。郑庄公愈看愈觉得好奇,就问他:"我赐给你的食物,你为什么 不吃?/颖考叔就说:"我从小到大,所有好的食物一定是我母亲先 吃,我才吃;而我的母亲从没有吃过君王您赏賜的食物,所以我要把 它包回去,我母亲吃剩了我再吃。"颖考叔的这一片孝心,使郑庄公 很感动,他就说I.唉!你都有母亲可以孝敬•寡人现在都没有母亲可以孝敬。"

  颖考叔就说大王您绝对可以马上孝敬您的母亲,因为我已经找到一个地方•它有个山洞通往地底下,那个地名就叫黄泉,。您跟您的母亲只要相约在那里相见,你再把她接回国内来,那就可以,于是郑庄公就跟他母亲在这个"黄泉〃相见了,之后就用很隆 重的礼节把母亲接回国都。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mengxue/dizigui/7876.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